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案例:当幼儿说“我不会”时VIP免费

案例:当幼儿说“我不会”时_第1页
1/1
案例:当幼儿说“我不会”时案例:当幼儿说“我不会”时背景:一次美术活动中,我示范讲解完手指点画“螃蟹”让幼儿练习时,幼儿便接二连三地大叫着“老师,我不会”。很自然我便挨个地去帮助这些幼儿。一个活动,我光指导这些幼儿便忙得不亦乐乎,其余幼儿根本无法顾及。指导得多了,心情和烦躁,想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越来越差了……活动结束后,我反复思考:是我的示范讲解不够清楚呢?还是幼儿不感兴趣?为什么有那么多幼儿说“我不会”?幼儿说“我不会”时我应该怎样做?……一连串的问题令我整夜辗转反侧:幼儿不会时敢对老师说,他们没有错。可是讲解得那么清楚还是不会,是真不会还是假不会呢?其实幼儿对手指点画是感兴趣的,幼儿也不仅是在这次美术活动中叫不会,以前的美术活动也经常这样。分析:于是,我对这些叫“不会”的幼儿进行逐个分析,这些幼儿中有:(1)真正不会的(2)缺乏信心不敢动手的(3)不假思索有惰性的(4)想引起老师注意的。措施: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我改变了美术活动的教学模式和指导方法,我运用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注重“玩中学、学中玩”的尝试教学法。在语言上我更多的是用“谁来玩玩?”“谁想来试试?”“谁来教大家?”等商量、激励的语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这样做让老师了解到哪些幼儿是真正不会的,需要老师启发诱导和帮助的,也让老师下一步的示范讲解的重点把握得更准确;对不敢动手的幼儿,因为没有老师完美的范例和作画前的约束而放下了思想包袱;对不假思索有惰性的幼儿无机可乘;那些想引起老师注意的幼儿有了表现的机会。同时使幼儿有体验、尝试、探索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了积极、轻松的活动氛围,让幼儿体验到平等、尊重,更多地感受到自主、愉快,从而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局和反思: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们的美术活动叫“我不会”的声音逐渐被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氛围所取代,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动手尝试的乐趣。在工作中我也意识到要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并从中体验到快乐,很重要一点就是选择的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是幼儿感兴趣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案例:当幼儿说“我不会”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