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湘教版第八册教案课题穿红裙子的老师主备人江双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生字字音。(2)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3.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出示生词卡片:(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孩子对红裙子老师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明白穿红裙子的老师深受学生喜爱的原因。落实方法导读·导析法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体会穿红裙子老师扎根山村,献身教育的高贵品质。突破技巧读悟·交流·探究课时分配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呢?(学生畅谈)(板书课题:穿红裙子的老师)2.学生齐读课题。3.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二、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勾画出生字。(1)读准生字字音。(2)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3.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出示生词卡片:(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三、再读课文,感知“红裙子”的美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哪些内容使价钱印象最深?(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可以是课文内容,可以是好词佳句等)(2)小组竞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比赛,然后互相评议)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后反思小学《语文》湘教版第八册教案课题穿红裙子的老师主备人江双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写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过程与方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品读,领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裙子老师扎根乡村教育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情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感知人物个性特点落实方法导读·导析法教学难点领会孩子们喜爱老师的原因。突破技巧读悟·交流·探究课时分配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一、图画导入,引出新课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图(出示课文图画),谁能用书上的话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老师的外貌。2、她就是穿红裙子的老师。(板书课题:穿红裙子的老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这位穿着好看的红裙子、受孩子们喜爱的老师,好吗?二、感悟课文,品味语言(一)投影出示自学要求:1、穿红裙子的老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2、“看这些娃儿,魂都叫学校给抓去了!”这句话怎样理解?你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3、除了课文的开头部分,文中还有好几处写到了红裙子,请你画了这些句子读一读。(二)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感悟。(三)四人学习小组交流自己画记的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2、参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感受。(四)全班交流。1、穿红裙子的老师有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课堂上,让同学们跟着她进入课文的情境;课外,将班会课、活动课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且放弃进城的机会,带来锅碗瓢盆,愿意扎根乡村教育。2、因为穿红裙子的老师的到来,学校生活丰富多彩了,孩子们原先逃学是因为校园生活太单调,现在有趣味多了,所以孩子们也爱上学,也爱学习了。3、投影出示句子:(1)她那耀眼的红裙子飘在活动场地上,飘在学校的小戏台上,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①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是怎样的呢?课文是怎么描述这所乡村小学的课外生活的?②孩子们喜欢这样的学校生活吗?从家长满心欢喜的交谈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家长对学校的满意,特别是对穿红裙子的老师的满意)③孩子们和家长都喜欢上了这所乡村小学,这都是谁的功劳?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在这句话中要写到“红裙子”了吧?(因为“红裙子”已成了这们年轻老师的象征)(2)这些山里娃儿可急了,他们每天三番五次站在校门口的山坡上,等啊,盼啊,想看到那红裙子又飘回来。①你觉得这些山里娃真是在等着、盼着看到一条红裙子飘回来吗?这里的“红裙子”指的谁?(穿红裙子的老师)②齐读这一句。听不出急的感觉!先在这句话中找找看,哪些是需要重读的词语,按照你的理解画记下来。③你刚画记了哪些词,能告诉我吗?(“可”“每天三番五次”“等啊”“盼啊”“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