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五单元的导学目标是了解童话、科幻作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童话、科幻作品又是学生最喜欢的体裁,因此在导学时宜采用故事、朗读、探究、辩论等多种方式,以真正达到本单元的导学目标!《犟龟》第一课时在导语时充分调动学生对童话的兴趣,便采用“说说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喜欢的原因”开篇,学生急于告诉同学老师,气氛自然被调动起来,随即自然导入中国传统故事“龟兔赛跑”,提出动物世界王国的“名人”——乌龟,再进一步导入本课,自然,生动,兴趣盎然。由标题入手,说说你通过标题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而确定本课的重点。这样就是是通常“让我学”的课堂教学变成“我要学”的主动状态。在自由读过课文之后,让学生自我找重点生字词,学会自己会读课文,自己会提炼的的能力。随即绘声绘色的分角色朗读,更极大的调动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分析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简单的问题读后随即答出,而有难度的问题比如:“犟”究竟在文中如何体现的呢?就用先独立思考一会,然后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进一步要求:不能脱离文本。这样学生就会尽心研读课文。学生说到哪里老师都要抓住学生分析的灵感,在做深层次的追问,有时是补充有时是提升。这样的课堂效果:师生互动,互相促进。同时又能适时进行写法的点拨,课堂氛围课堂效果都非常好。一堂好课的标准不一样,但我敢说,一节能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跃跃欲试,并有所收获的课是成功的。但任何一节课也都有遗憾的地方,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回顾本节课,我觉得在写法这个难点上还有牵扯的痕迹,如能再给些时间,如果让学生感悟的深一些下节课的讲解“想象”才会迎刃而解。一、紧扣课题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本次参加的优质课是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的,而我研究的课题是《有效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课题主要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因此,我确定的课题是《犟龟》,一篇非常有意义的故事。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主要围绕阅读方法来分步进行:1、直接揭题,理解题目;2、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边划;3、精读重点段落,体会犟龟的精神;4、回顾故事,谈谈启发;5、总结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方法。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课题,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阅读整篇故事的方法。二、小组合作探究,体现自主合作在第一次试课时,我让学生围绕题目提问,当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这只乌龟为什么那么犟?”时,我就直接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意识到我没有让学生自由提问,于是在第二次授课时,我叫了不少学生来提问,就出现了“乌龟为什么犟?怎样犟?犟的结果是什么?”这三个问题,但我却把一、二个问题给归纳到了一起,经过李老师的点评后,我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仔细去考虑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轻易地下结论。但是“乌龟为什么犟?”这个问题又是个难点,学生不容易解决,而且一节课解决这么多问题的话,是不是时间不充足呢?当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李老师点拨到:“新课程标准不是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吗?你干吗不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问题呢?”是啊!小组讨论学习,可以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同时更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于是,在比赛那天,我就分解了学生提出的问题,让每个小组只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再在全班一起交流,这样一来,交流之后,所有的同学都解决了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