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自主学习赛课课堂实录:(3月10日)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济渎路学校郑云霞师:上课!生:(班长:起立)老师好。师:首先请我们的课代表给大家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大家欢迎。【措辞有点不当,“给大家”三字多余】田梦同学: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鉴真东渡日本”的故事,鉴真是唐代高僧。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大云寺,18岁时,由应邀来扬州的南山律宗开创人道岸律师授菩萨戒。27岁,回扬州大明寺。在唐天宝年间屡次尝试东渡赴日,10多年间共有6次,直到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第六次东渡才获成功。在6次东渡日本中,第五次东渡最为悲壮。那一年鉴真已经60岁了,船队从扬州出发,刚过狼山(今江苏南通)附近,就遇到狂风巨浪,在一个小岛避风。一个月后再次起航,走到舟山群岛时,又遇大浪。第三次起航时,风浪更大,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饮海水度日,最后抵达海南岛南部靠岸。归途中,鉴真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不幸身染重病,双目失明。鉴真最后一次东渡,历尽坎坷,终于成功,达到弘扬佛法的目的。鉴真带去很多佛经和医书到日本。他主持重要佛教仪式,系统讲授佛经,成为诶本佛学界的一代宗师。他指导日本医生鉴定药物,传播唐朝的建筑技术和雕塑艺术,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这座以唐代结构佛殿为蓝本建造的寺庙是世界的一颗明珠,保存至今。鉴真死后,其弟子为他制作的坐像,至今仍供奉在寺中,被定为“国宝”。鉴真为日本人民带去了佛经和中国的医药和农业技术,为中日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被日本人称为“文化大恩人”。【演讲,取材恰当,与所讲内容正符合,但不能脱稿,声音也不太高】师:田梦同学讲的好不好啊?生:好。师:那我们大家给她鼓鼓掌。(掌声四起)田梦同学今天给我们讲的鉴真东渡的故事正是我们今天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中所要学习的一个内容。我觉得她选材很好,今后我们在演讲的时候,也要尽可能选取和我们学习的内容有关的故事进行演讲。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唐朝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的对外关系。【直接导入,承上启下】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欧洲乃至遥远的非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请同学们看一下(指大屏幕),这幅图咱们书上也有,看不清楚的同学可以看一下(书),这幅图的名字叫什么?【大屏幕靠右边,不利于左排同学看见,若没有多媒体,看书效果也应该不错】生:《职贡图》。师: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的话,会发现,画上的人物是中国人不是?生:不是。师:对。他描述的正是外国外国使节来华向中国皇帝进贡的场景。他们进贡的多是一些稀世珍宝,同学们看一下,都有哪些稀世珍宝啊?大家看一下画面右下角是什么?是不是鸟笼啊?可见他们把一些珍稀小鸟都作为贡品来进贡给中国皇帝了。此外还有孔雀羽毛做的扇子,还有象牙,嗯,还有宠物狗,是不是啊?那么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中外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那就是外国使节来华。此外,唐朝的对外政策比较开明,他们允许外国商人来华经商,而且允许他们在长安城内长期居住。由于对外交往比较频繁,对外政策比较优惠,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开始把中国人叫做?【教师缺乏耐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观察和回答的时间与机会,有越俎代庖之嫌。另外没有抓住“贡”字做文章,等于没有抓住本课的中心思想】生:唐人师:对了,中国人不叫中国人,叫“唐人”,而且,直到今天在海外的一些大城市还把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叫做?生:唐人街。师:看(大屏幕),这是什么?生:唐人街。师:他们把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叫“唐人街”,而不叫“中国街”,这就充分说明了唐朝在海外享有很高的声望。那么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到底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哪些人做出了重大贡献呢?那么今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了解这些内容。【导言有点过长,半天还没有进入正课,并且激发兴趣的力量不够】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屏幕上我给大家出示了六道题,它基本上概括了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我们给大家5分钟时间进行自学阅读,同学们尽可能地把你找到的知识点在书上圈划下来。【自学题具体,浅显,有利于学生的阅读指导】生:(阅读课文,圈划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