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自学心得体会——XX县区绿汁镇张国敏我于2009年7月毕业于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参加本县的事业单位招考后,很荣幸的在当年12月进入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工作。自参加到这个岗位开始我就一直告诉自己:必须全力以赴地对待每天的工作,思想上、行为上都不能有半点松懈。因为我在校所读的专业跟这份工作没有太多的联系点,所以我要从头开始学习有关这份工作的专业知识,并积极主动的向领导、同事学习、请教,尽快、尽量的熟悉业务,同时也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由于刚进入事业单位工作不久,又一直忙于熟悉业务,于是疏忽了对事业单位相关制度的了解,这次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的学习,让我清楚的认识了事业单位的性质、作用。并了解到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产物,国外也有性质类似的社会组织,但都没有事业单位这样的称谓。我国事业单位的机构称之为社会公益性组织或公共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并且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与这一特点相适应,事业单位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组织,广泛分布在中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农林水等领域,集中了我国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事业单位在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习了《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这本书之后,我深切的感受到对于刚刚进入事业单位的新人员来说,我们现在有太多的东西还需要加紧学习,不仅仅是工作业务、岗位职责,还有文化素养需要提升,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需要慢慢改进。与此同时,我还认识到书本学习和实际工作是两码事情,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正如本书提到的信息可以共用,其中列举第1页共3页到英国作家萧伯纳所说的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之后,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两人交换后,每人都有了两种思想”。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总量、质量、流量和增量的综合效应。快速形成学习能力是提升素质的根本所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因而主要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创建学习型的社会中,增强学习能力不仅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挤出时间充实自己,继续接受教育,勤奋刻苦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我们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同其他人之间必定存在沟通协调的关系。随着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和复杂化,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现代公共事业的发展是靠法制来保障和维护的。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工作人员法治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推进公共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因此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公共事业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门法。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在思想深处牢固树立并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切实践行“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一荣辱观。要按章办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是具体的、长期的、自觉的,要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持之以恒,贯穿始终,要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提高自身法律素养,知法明纪,率先垂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营造一个学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的良好氛围,营造一个守法用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营造一个维护法律尊严、弘扬法治精神的良好氛围。本书除了涉及宪法的基本内容之外,还针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选择了知识产权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