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细菌的分类•试验台操作•操作规则•获得细菌的途径•细菌培养和维护•获得分离的克隆•细菌计数•贮藏•污染一细菌的分类•1级(不致病)大肠杆菌枯草杆菌•2级(低致病)沙门氏菌志贺氏菌BL1&BL2级操作•3级(高治病)结核分支杆菌牛分支杆菌BL3级操作•4级(对个体和社会造成巨大危害)部分节肢动物传染病毒、沙粒病毒和线状病毒BL4级操作•细菌的分类•试验台操作•操作规则•获得细菌的途径•细菌培养和维护•获得分离的克隆•细菌计数•贮藏•污染二试验台操作•筛选突变体•培养有机体•测定细菌的浓度•离心培养物•转化•抽提质粒培养使用过的废物分:锋利的、液体废物、固体废物、放射性废物等•细菌的分类•试验台操作•操作规则•获得细菌的途径•细菌培养和维护•获得分离的克隆•细菌计数•贮藏•污染三操作规则•遵守最通常的实验室安全守则•每天最少清洗一次试验台•丢弃可能传染疾病的废物前要清除污染•接触可传染的物质后,在离开实验室前都要洗手•实验中尽量避免产生气溶胶•不要积累培养皿和试管废物处理•液体废物:加入次氯酸钠至终浓度10%,放置30分钟后再倒入下水道,大量水冲洗。•固体废物:当作有生物危害的物品处理,高温高压灭菌后丢弃,这是一个实验室或是系的责任而且必须注明。•细菌的分类•试验台操作•操作规则•获得细菌的途径•细菌培养和维护•获得分离的克隆•细菌计数•贮藏•污染四获得细菌的途径•实验室成员•其他研究人员•美国模式培养物保藏所(ATCC)•其他的收集和服务组织(疾病控制和防治中心等)•每得到新菌株都要确认它的确是你所需要的那种,不要根据包装或价格来认定•培养细菌的价值•细菌的分类•试验台操作•操作规则•获得细菌的途径•细菌培养和维护•获得分离的克隆•细菌计数•贮藏•污染五细菌培养和维护•摇瓶培养和固定培养•液体培养、半固体培养和固体培养2细菌培养的方法1了解所培养微生物的生理知识大肠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正常生长曲线滞后期稳定期对数期死亡期3培养基的分类按用途分类•基础培养基•完全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厌氧培养基按物理性状分类•液体培养基:不含凝固剂,用于增菌和接种纯种细菌。•半固体培养基:含0.3%~0.5%琼脂。用于观察细菌动力、保存菌种。•固体培养基:平板、斜面。含2%~2.5%琼脂。平板:用于细菌的分离培养。斜面:用于纯培养、保存菌种。4培养基制备的一般程序调配溶化矫正pH过滤澄清分装灭菌检定保存4培养基制备的一般程序•调配:按照培养基配方正确称取各种原料放于搪瓷杯中。另用量筒量取所需蒸馏水量。•溶化:在搪瓷杯中加入所需水量,玻棒搅匀,加热溶解。•加琼脂溶化: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可适当补水。•调pH值:用1NNaOH或1NHCl调至培养基规定的pH值,用pH试纸对照。•分装加塞:注意不要污染棉塞。塞好棉塞的试管和锥形瓶应盖上厚纸用绳捆札,准备灭菌。•灭菌:不同培养基采取不同灭菌方法。•检定:培养基灭菌后必须在37℃下恒温培养24h,确定无菌生长,方可使用。•保存:一般至4℃保存备用。复苏培养•复苏冻干菌•复苏冻存菌株•复苏复杂营养细菌培养物复苏冻干菌的步骤•用70%的乙醇清洁管子的外部•加入0.4ml的无菌培养基(预热的)至试管中•用吸管小心吹打,直到菌体完全悬浮•将悬浮液加到含5ml培养基(预热的)的试管中,留下10ul•将剩下的10ul菌液划线培养•在合适条件下培养试管、平板或斜面复苏培养•复苏冻干菌•复苏冻存菌株•复苏复杂营养细菌培养物复苏冻存菌株的步骤•将冻存管拿出后立即放到实验台或通风橱•火焰灼烧接种环,冷却几秒后,接触冻存培养基的顶部•把培养物放回冰上•在平板或斜面上划线•冻存管立即放回冰箱,至少-70度•在适当的条件下培养平板或斜面复苏培养•复苏冻干菌•复苏冻存菌株•复苏复杂营养细菌培养物复苏复杂营养细菌培养物的步骤•将冻存管拿出•37摄氏度溶解菌体•使用巴氏管转移约1/2体积菌液至4ml新鲜培养基中,把剩下的菌液放到冰上•适当条件下培养•冻存管立即放回冰箱,至少-70度•培养细菌的价值•细菌的分类•试验台操作•操作规则•获得细菌的途径•细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