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中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手机管理问题成为班主任日常工作之一。下面就是我处理该问题的一个案例:案例结果——学生的自我感想曾老师:你好,首先,我要谢谢你。关于手机问题上,我想是因为我以前太多“乖巧”了吧,所以我会纵容自己玩手机,纵容自己不分时间、地点地玩手机。我似乎在试图挑战老师的底线,也在挑战自己,看看自己能否承担后果,事实证明,我不能。被没收手机时,我有怨过你的,怨你为什么不肯再给我一次机会,但是,我更恨我自己,恨自己的放纵,恨自己的不计后果,恨自己的任性,恨自己一错再错。曾老师,我谢谢你,谢谢你没有告知我妈妈。我最不能承受的是妈妈恨铁不成钢的眼神,妈妈已经够苦够累的了,我不能再让她担心。谢谢你,曾老师。在拿回手机时,我以为我会很兴奋,但是兴奋和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我也在暗暗地警告自己:一定要管住自己。是啊,管住自己的行为,管住自己的心,我不能再堕落了,我还要考大学,我还要一个光明的未来。经此一事,我明白,叛逆不是任性的借口,有时候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冒险一试的,后果也并不是自己可以承担的。将来,我会为自己负责。现在,我为自己的将来负责。学生:×××2014年12月28日案例过程——师生的心理沟通一个多月前,我班上的学生×××的手机被我收了,这是我提醒她二次后才下的决心。因为她沉迷于网络小说,经常在课间专注地看手机,以致上课铃响了还不知道或上课心不在焉,科任老师反映她的作业很随便,很不在状态。接过她的手机,我的心有点酸。手机很旧,显示屏有裂纹,外壳更是有多处裂纹,颜色也退了。她却爱惜地用两只手抚摸了几次手机后才递给我。她一向很“乖巧”,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成绩名列前茅,高三级的三次段考都排在年级前六名。收了手机的那天,她来到办公室找我,略带气愤地对我说,“为什么不给我机会?我下次不看小说了!”心想,迷上了网络小说,有那么容易断网瘾吗?态度又不友善,想想这是被人收了手机的心情,我也就不介意她。我平静地对她说:“不是不给你机会,回想一下,老师提醒过你多少次了?且这是我们的班规(上课看手机,收!——高考后还)。”其实,我没有狠下心扣她的手机至高考,只是想让她,手机离手的时间久些,慢慢淡忘网络小说,因为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应该容易扭转现状,继续认真学习。“老师,那我保证认真读书,下次段考总分620分以上,好吗?”她想了另一种办法要回手机。“我是有能力考上这个分数的。”看到我不说话,她又急着补充说。当时我在想,她用分数来承诺,可能真的要不回手机了。这个分数,年级才1人考到。“老师相信你有这个能力,你一直表现都不错,就是不知为什么,这段时间会迷上网络小说?”听了我的话,她低下了头,羞愧地说:“老师,你是知道我家情况的,有些东西不能跟你说。压力好大。”她开始流下了眼泪。经过几个月的相处,班里学生的家庭情况我都了解了。她家有四囗人妈妈、奶奶、弟弟和她,爸爸几年前车祸去世了,奶奶今年95岁,弟弟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年小不懂事,在外打工混混,长年不回家更不用说拿钱帮家用,全家只靠妈妈一人支撑。为了兼顾家庭,她的妈妈在家附近的某化工厂打工,月薪一千来块。全家就靠妈妈的微薄收入和领低保过日子。由于在化工厂工作了几年,她的妈妈身体很不好,她周日回家经常要给妈妈敷药,周一早上乘最早的公交车回学校。想到她的家庭情况,我握着她的手说:“正因为家里不富裕,妈妈又这么辛苦,你更应该排除万难加倍读书,考上重点大学!老师知道你有压力,减压的方式有很多,但一定要记住管住自己的心,现在你的心是被手机偷走了!”我停顿了一下,观察了她的表情。我继续与她沟通:“××,你看的小说课间10分钟能看完吗?”她回答:“不能。”“那么,上课的时候你会想着追故事的情节吗?”我又问。“会。”她小轻地回答道。于是,我就把想法告诉她,我是暂时保管她的手机,迷上了网络小说,没那么容易断网瘾的。是帮助她纠正一个错误,把玩手机的心收回来,放在学习,为家里累死累活的妈妈争光。我们还约定:周一至周五我保管手机,周六还给她,方便她回家时与家人联系,也避免让她的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