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进学生的心灵》有感5篇第一篇:读《走进学生的心灵》有感读《走进学生的心灵》有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走进学生的心灵》是编者多年的教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丰富积淀。书中收录的百余篇典型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班主任的聪明才智,字里行间表现出他们强烈进取心和不倦的创新精神值得我学习;文字清新易懂,极具可读性,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通过本书的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造。对于班主任来说,完全相同的教育情境是没有的,普遍适用的最佳教育模式也是不存在的。通过本书的学习,让我明白作为班主任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班主任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和对症下药等方面。读这本书,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第1页共8页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夏庄小学六年级三班班主任王玉第二篇:读《走进孩子的心灵》有感读《走进孩子的心灵》有感前段时间,读了一本书,《走进孩子的心灵》。书中收录了上百篇典型的教育案例,按“个性天空”、“心灵交融”、“成长烦恼”、“家校沟通”、“绵绵爱心”、“情感风铃”、“宽容理解”、“无声的艺术”分类,字里行间都表现出班主任们强烈的进取心和不倦的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可以说,这是作者多年的教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丰富积累。法国伟大的作家沃夫纳格说,伟大的思想来自心灵。能达到最高境界的是心灵,而不是智慧。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学生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心声,学生才能主动地与你交流,喜欢你的课。“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人们常说,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还不如实实在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刚开始进入学校,面对一帮孩子,有些手足无措,到底是该严厉还是该温和,一旦学生犯错,我就没有考虑,噼里啪啦就是对学生一顿骂,久而久之,学生怕了,我一开口,学生的脸就耷拉下来,眼睛马上红了。我开始觉得,我是不是做错了,他们毕竟还是一群孩子,都还不懂事,做错事是难免的,我怎么能以大人的标准去衡量小孩子呢。。于是,我决定放低姿态,多和学生交流。谈话交流也不是说严肃地进行交谈,经常跟学生开开玩笑,现在学生都很愿意与我亲近,经常会找我聊天,告诉我班上的一些事情,有时候我不在班里,但是班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很多同学都会主动来告诉我;还有以前学生不会做,不懂的题目,从来不会来问我,现在,很多学生有不懂的题目,第2页共8页都会主动来向我询问,我心里欢喜得很。我觉得这是学生的进步,更是我的进步。曾有人说过:孩子是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