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自测练习题)编写说明:1.忠于大纲和教材。绪论和各章习题严格按照“大纲”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最新版本教材编写,并将紧随教材的日后修订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2.覆盖面广,重点突出。习题几乎覆盖教材所有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重要知识点做到从多角度进行考查。3.排列有序。全部习题的排列以题型为单元,每种题型内的习题严格按照所考查知识点在教材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呈现,对于涉及多个知识点的,一般以最后出现的知识点为准,以便于练习。4.难易结合,有一定区分度,考察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力求注重考查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使用说明:1.可服务于训练、复习和考试。本套习题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各章节内容的同步训练,也可以作为学生在准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考试的复习参考,又可以作为教师命制该课程期末考试试题的选择素材。2.可服务于自测、巩固和提高。学生在使用本套习题时,应首先学习和阅读教材,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测训练,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强化认识、提高能力,做到把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备较强的理论思维方式与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历史使命?一、单项选择题1.依法享有和行使法律自由意味着()。A.废除人们的自由B.任意干涉人们的自由C.对当事人的自由施加合理的约束D.任意限制人们的自由2.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法治理念上的必然反映是()。A.服务大局B.执法为民C.党的领导D.公平正义3、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是()。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党的领导D.公平正义14.公平正义的起点是()。A.立法公正B.执法公正C.司法公正D.守法5.公平正义的保障是()。A.立法公正B.执法公正C.司法公正D.守法6.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A.立法公正B.执法公正C.司法公正D.守法.7.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A.宪法和法律B.国家政策C.公民基本道德规范D.党的纪律8.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是()。A.宪法保障B.行政保护C.司法救济D.党的领导9.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共产党B.人民群众C.人民政府D.人民代表大会10.正当程序的底线标准是()。A.参与性B.时限性C.公开性D.中立性11.马克思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体现了权利与义务()。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B.总量上的等值关系C.功能上的互补关系D.地位上的主次关系12.()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D.党的领导13.下列不属于党对社会主义法治领导的是()。A.思想领导B.政治领导C.组织领导D.作风领导14.()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A.人民当家作主B.权利平等C.权力制约D.自有保障15.保障公民的()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A.自由与平等B.合法权利C.正当权益D.人身安全16.法律问题的核心是()问题。A.法治思维B.法律权利义务C.依法治国D.实体与程序关系17.()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2义的内在要求。A.执法为民B.自由平等C.公平正义D.服务大局18.从文明的分类来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同属于社会主义()范畴。A.物质文明B.政治文明C.精神文明D.法治文明19.在下列概念中,哪一个能够体现出“依法治国”的实质()A.法制B.法治C.人制D.人治20.()是正当程序的底线标准。A.中立性B.参与性C.公开性D.时限性21.在众多社会规范中,社会主体的一切行为都要以()为最高权威A.政策B.道德C.法律D.习俗二、多项选择题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体现在以下方面()。A.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B.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C.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在功能上相互补充。D.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在总量上不是等值的。2.执法为民的三项基本要求是()。A.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法律主体地位,坚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B.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利。C.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