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身风雨来践约——《诗经·郑风·风雨》赏析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郑风·风雨》描绘了一个雨夜等候心上人的场景。女子先到了约会地点,但是这时突然风雨交加,连鸡窝里的鸡都被惊得咯咯地叫。女子的心随着风雨声也不安起来——他还会来吗?这么大的雨,他也许就不来了;他最好也别来,这么大的雨,淋坏了可怎么办?此时她的心理是矛盾的,既希望他能够冒雨践约,但又担心淋坏了他。正在这时,抬眼看到男子满身风雨而来。女子的脸上笑容绽放,满心喜悦。《风雨》这首诗的感染力极强,它借用外界景物“风雨”和“鸡鸣”,反复描绘渲染女子的思绪和情感变化,衬托出女子的焦灼、担心、孤单与坚持。女子翘首以盼,假如等不到男子的倾心赴约,那就只能剩下一颗支离破碎的心。有时,女子的等待可以耗尽前世今生,而男子的赴约也许只是一个碰巧的游戏。等待和约定其实是两回事。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胭脂扣》中对约定与等待有着淋漓尽致的抒写,女主人公却没有《风雨》中的女子那么幸运。烟花女子如花与阔少爷十二少以胭脂盒私定终身,但最终,十二少真的负约了。如花将胭脂盒还给十二少时说了一句话,“谢你,我不想再等了”,然后黯然离去。许约容易守约难。《庄子·盗跖》记载了一个誓死守约的故事,流传千年,那就是尾生为心上人信守诺言、抱柱而死的故事。虽然尾生有点迂腐,但古人确实能够一诺千金,满身风雨来践约也是平常之事,有时为了诺言可能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痴情男女,心中的相思好像是一条河,就看是否有耐心等待那个不顾一切来渡河相守的人。[艺术视窗]人面鱼纹图人面鱼纹盆人面鱼纹彩陶盆通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敞口卷唇,细泥红陶质地。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其构图手法大胆夸张。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国家博物馆藏。人面鱼纹大图人面成圆形,头顶上三角形发髻高耸,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额的左半部涂为全黑,右半部下为黑色半弧形,上面留出弯镰形的空白,或许是当时的文面习俗。人面上的眼、鼻、嘴、耳不用写实的方法表现,而用几何图形表示。双目为两条横线,鼻呈三角形,嘴呈“z”字形。左右两耳部位各绘一条相向的小鱼,嘴角两侧亦饰小鱼一条,构成了人口衔双鱼和鱼衔人耳的形态,可谓奇特的人鱼合体的纹饰图案。在相对的人面之间还有两条大鱼同向追逐,鱼身及鱼头均成三角形,圆形鱼眼,虽寥寥数笔,却把鱼的形神勾画得具体而细微,斜方格鱼鳞,富有律动感,充满了生气。整体图案显得古拙、简洁而又奇幻、怪异。此画绘图笔法简练,形象生动。图案简洁明快,线条对称协调,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原始社会的匠师们具有丰富的想像力。人面鱼纹彩陶盆实际上是一件儿童瓮棺的棺盖。将夭折的儿童葬于陶瓮内,以盆为盖,埋入土中,是仰韶文化常见的葬俗,在考古发现中,并不鲜见,之所以称其为珍品,全因为盆内壁那神秘的人面鱼纹。人面鱼纹神秘莫测,令人回味无穷。究竟代表什么含义?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已经出现了近30种观点说法,主要有图腾说、神话说、祖先形象说、原始信仰说、面具说、摸鱼图像、权力象征说、太阳崇拜说、原始历法说等等,还有的认为是水草鱼虫或婴儿出生图,甚至还有外星人形象之说。[史林漫谈]《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09年,罗马人民起义推翻了王政时代,罗马历史进入共和国时期。以元老院为基础的贵族统治取代了国王的权力。贵族不仅在政治上专权,而且也在经济上扼制平民。这触发了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长达200多年的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在平民斗争的压力下,贵族被迫承认人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法典编纂委员10人。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补充二表。刻于12块铜牌(也有说是着色的木牌),树立于罗马城内的广场上。因各表由青铜铸成,故称《十二铜表法》。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入侵罗马,铜表毁于战火。今天所知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人后来的引述,其原貌已无法完全恢复。十二铜表法是“小农平民”(plebs)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抵抗“地主贵族”(patricii)不合习惯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