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不能进入一些误区两峪乡麻坪小学宋永学什么是生本教育。郭思乐教授说:生本教育就是来解放人,一个人的思想很重要,思想可以改变事物,思想可以改变教育。我们真正的改变是思想,而生本教育是现代的思想,它的标志是否促进了人的解放。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我们提倡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这是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的根本方法。开学不久,我听了我们学校开展“生本教育”的汇报交流会,又查阅了一些关于“生本教育”的材料,特别是最近在和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感觉到“生本教育”不能进入一些误区。少走弯路,也是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关键所在。一、生本教育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和教师们交流中,感觉到教师对“生本教育”实施进程中有一定难度劲头不大,在工作中热情不高。是什么原因激不起教师的热情呢?我想就是理念。“生本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我想,在课堂上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似乎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扮演着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角色。例如,在教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教学中,“生本教育”要求学生自己先研究学习,学生通过比、画、拼、剪等多种手段摸索,耽误了大部分时间,毫无进展。试想,学生刚接触到面积,对于如何学习面积还是一个大问题,还没学会走路就让他(她)跑步,这是不现实的做法。因此,教师们理解这一理念时,不能过左,绝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二、生本教育不等于课堂教学的放任自流。许多教师甚至是又陷进一个误区,在课堂教学中看哪个组说的劲大、混乱,这个组的思维就敏捷。课堂教学需要热闹的气氛,需要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但是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不等同于放任自流。科学客观地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不仅要看课堂气氛、学生的参与,而且还要看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可以说,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当好舵手非常重要,但这种作用也不是代替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澄清一个基本的事实,“生本教育”并不是完全把所有课堂空间都交给学生,而是在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一点上,教师时时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度,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整节课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生本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范围内。学生最终要走上社会、走进生活,生本教育就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的狭小范围内,而应该具有宽阔的视野,在社会实践中、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然而,许多学科教师在开展“生本教育”中,依然束缚在课堂教学中,只一昧地注重课堂教学的开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完全忽视了课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这就严重影响了“生本教育”的开展。“生本教育”强调的是一种对学生的经常关怀,不仅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而且贯穿于学生终身发展过程的始终。因此,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观念,突破课堂教学的范围,尽可能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面对生活,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和新知。四、生本教育不能忽视了环境的刺激学习是思维、情感、行为和环境共同作用的过程。学习环境是促进学习的外部条件,是支持和促进学习的氛围,是不能忽视也不能回避的外因。学生虽然是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但学习的兴趣、习惯、动力和成效等也会受到不仅仅是课堂环境,还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外部刺激。身处信息社会,在学习方式和学习载体极为丰富的今天,在学生活动空间逐步扩展的今天,环境的刺激和影响作用还将会越来越大。“生本教育”不仅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而且是一种可行的实践方式。由于提出“生本教育”的理念时间还不算长,人们对它的认识、熟悉和研究还需要一个过程,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从师本教育到生本教育,有许多新的问题还需要处理,而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激动人心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