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反思报告《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是S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语言朴实,含义深刻。以一把斧头贯穿全文,通过写一个小山村的人们无节制的乱砍伐树木,建房、制造工具和家具、甚至将木头当柴烧等,表面上看小山村的人们好像是得益不少,但正因为这些行为,使周围的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整个小山村被洪水卷走。告戒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此篇课文语句简练、生动、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使学生深受教育。一处处裸露的土地,令他们触目惊心;被洪水卷走的小村子令他们感到人类是多么愚蠢,以为过得不错的生活,其实是毁灭自己和赖以生存的家园。本课教学我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教学中,我确定四点:重点:了解小山村变迁的原因。难点: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将前后所叙述的内容联系起来,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延伸点:理解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和合理开发和利用大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德育点:爱护家园,珍爱生命,绿色环保从我做起!我教学本课时,首先让学生看图片回顾课文的故事内容,读课题,说说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引领孩子们走进故事,再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山村的美。这一部分中,我通过课件让学生看看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动画很漂亮,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发觉自己在教学时,对小山村的美挖掘的还不够,还应该让学生多体会感受,而且在老师导读中也导得还不够,应该语言更富激情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山村的美。接着,质疑读文。使问题的呈现由易到难、由分析到综合、由具体到概括,不断引发自主学习的机会,引起探究的需要,并从探讨中获得满足。孩子们都能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读句子来寻找答案。同时我通过课件演示小山村消失的画面,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小山村消失给人们带来的灾害。孩子们都被眼前的画面震惊了,我引导他们说出自己此时的心情,由此煽情,体会读。但还发觉自己煽情不够,在引导读最后一自然段时,应根据前面小山村消失的画面,自然的引导学生读这一部分。然后,学生读文回答,体会想象小山村的人们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和小山村被咆哮的洪水冲毁的惨状。学生在一次次读书中提升、感受,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部分里给学生出示了不少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资料,小组合作形式自主解决来寻找答案。感觉我把两个问题设计在一起,学生小组合作后回答得不太清晰,应该把第一个问题直接口头回答即可,其实已经有学生通过自己的话回答得很清楚了,为了引导读懂课文内容,我又显得有些啰嗦过多作了讲解,应进行适当地讲解,让学生清楚的明白意思就可以了。最后,向课外延伸,我看时间不够了,本来还有个汇报交流收集的有关环保的资料也就省略了,这本来也是我安排的机动环节。通过最后的设计环保公益广告及对地球村的每位村民奉劝几句话的安排,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学习,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家园以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提升了环保的思想意识。在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特别是新课改的新环境下,我感觉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小组合作形式,我做得还远远不够,今后将会多去学习,继续推进“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不断地更新理念,不断地实践摸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以上便是我对本次我执教的公开课的教学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自己在语言上的表现力,教态上的亲和力,以及安排教学环节的细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