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小学,还是有些不适应。原来进小学时的想法是:初中学生有好些学习习惯和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缺陷,让我们这些初中教师一直感叹:这些孩子都上了五六年学了,怎么这么简单的习惯还没有养成?怎么基本的作业都完不成?怎么还这么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的确,我们是有些理想主义,也好象对学生的要求有点苛求之嫌,但是,站在一般人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有时候也回有些学生的状况不可理解甚至不能容忍,的确,有的孩子的学习习惯也好,基础知识也好确实让人觉得难以接受,因为,他们本不该这样,他们就不能在小学都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觉得很不可思议。于是我曾经想:虽然孩子小,但是,五年对一个人来说也不是一段小时间了,更何况是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知识能力意志品质等人的最基本的素质形成的起始阶段,如果培养不好,到了初中扭转起来那是很麻烦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就想:小学比初中对孩子成长来说更重要,我应该去小学,我要去实验一下,我要看到底能不能在小学让百分之九十的孩子培养起基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不能让孩子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牢固的知识体系,让孩子拥有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的原则技巧。也许我是太理想化了,也许是我自己太不自量力了,但是,我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个教师我真的很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健康又快乐地成长,那是我的一大心愿。一个星期下来,我确实感受到小学生的可爱和难缠,他们是天真活泼的,但他们又是那么意志力薄弱,对学习的重要性那样的认识浅薄,他们中很人上学就是完成任务,上学就是到学校了也听课了,至于其他的也不愿意多想也不愿意让老师管太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放纵自己。一个星期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的好动和说话,也许这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可爱的一面,但一群人都这样的时候那就是混乱,在该学习的时候做正事的时候,如果这样混乱那是根本什么都无法开展。对学生个体而言,如果这样下去,他们就什么也学不到,什么也培养不成,所以,如果到2年级班级纪律还不好学生的思想还处在游离状态中,还没有基本的自我约束能力,还没有自主读书学习的习惯,以后的困难就很大了。要孩子明白整洁、安静是美德,合作、互助是责任,读书、进取是本分,自律、反思是素质,思想、习惯是动力。要让一些基本的要求变成学生个人素质提高的基本前提并形成基本的行为准则持久的贯彻下去。其实教育孩子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既要斗勇还要斗智,既要严肃严格,还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工作真正做扎实做彻底。这需要爱心责任心——真诚迫切的希望他们都成人成才并为之不懈努力,也需要耐心——要对孩子有信心不放弃要给孩子机会和过程,更要有智慧——这是教育孩子成功与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