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独立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还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允许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经济状况如何,孩子在12岁以后就得给父母的庭院剪草、给别人送报,以换取些零花钱。一些家庭还要求孩子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收割机,秋天帮人扫落叶,冬天帮人家铲积雪等。美国的父母们常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谋生的能力,让他们吃再多的苦也值得。父母如果溺爱孩子,是最糟糕的事。在日本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做家庭教师,陪护老人等,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时,父母们就要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背。”总之,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是日本父母的根本出发点。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在这一观念指导下,许多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到外面打工挣钱。看了外国人怎样培养孩子自立材料之后,你有何感想?相比较而言,我们的父母在培养孩子自立方面是怎么做的?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曾经引起全国范围的大讨论。当时,这107名儿童在内蒙古举行草原探险夏令营。上路时,日本孩子背包鼓鼓囊囊,装满食品和野营用具;中国孩子只是装装样子,背包几乎是空的。探险之路才走一半,中国儿童因将水喝光、干粮吃尽而向别人求援。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目的地。日本家长乘车而去,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1、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2、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3、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依赖他人的危害依赖他人的害处我们在社会中生活,需要相互帮助,相互依靠。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善于接受别人帮助并不是依赖,相反,它有利于自己尽快自立。我们的成长正在经历这样的时期: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该起床了,否则上学要迟到了!让我再睡一会!从今往后,我和你妈不会再叫你起床了!别指望我和你妈叫你起床,一切责任自负!上学是自己的事!她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有哪些原因?为什么她后来改正了?自立和自主玲玲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有哪些原因?为什么他后来改正了?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去行动。二、自立与自主1.自立的重要表现:独立地生活①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②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从前,有个书生骑着骡子,由书童挑着书陪他进京赶考。路过一个村子时,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瞧,这个书生骑着骡子赶考。“书生听了之后,就把骡子送给了别人,自己和书童一起步行。走了不远,又听有人说:”这个书生还带着一个书童进京赶考。“书生把书童辞了,自己挑着书,继续赶路。这个书生即使满腹学问,但能自立吗?为什么?不久,遇到一个农夫,农夫问:”怎么挑了这么多书去赶考?“书生听了,丢下书,什么都不要了。最后,他身无分文,沿途乞讨。看到他的人又说:”看,这个书生什么都不带,还进京赶考呢!“书生听了后悔不已。自主: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立的前提二、自立与自主2.自立的前提:自主①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②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遇事没主见,独立也是徒有虚名。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无法在生活中自立。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树立自主自立的观念小韩虽然家境优裕,生活无忧无虑,但他上中学时就自觉培养自立能力.进入大学之后,他开始尝试勤工俭学。推销员:20元一天;家庭教师:10元一小时,乘车费4元,每周两次;服务生(钟点工):6元一小时,每次两小时(还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