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思考作者1:武玉阳作者2:李加平性别:男性别:女职称:小一职称:小一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单位:安徽省明光市实验小学单位:安徽省明光市鲁山小学电话:15005502342电话:18949767605邮箱:mywuyuyang@qq.com【文摘】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思维能力;引导朗读;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等。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出现了误区:如过分追求形式,为课件而课件;用做课件代替备课,以多媒体演示代替上课,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等。多媒体技术必须运用合理才能发挥作用。【关键词】多媒体双刃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趋于成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从教十余年来,我对多媒体技术由朦朦胧胧到逐步学习,再到比较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让我体验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情境可摆脱时空的限制,形、声、情并茂。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小学语文课文《桂林山水》,是一篇景点介绍的文章,主要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但是,课文中所提及的桂林山的奇、秀、险,水的静、清、绿是许多学生未曾见过也难以想象的。如果在教学中只出现课文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能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和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向学生展示,刺激他们的视、听觉神经,让他们领略到桂林山水的秀丽,就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远不能达到的。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发展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多媒体教学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如在《望天门山》一诗的教学中,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依据课文设计景图: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长江水急流回旋,冲破两山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借助幻灯投影,物象直观,由文到图,学生就能理解“门”“开”“回”的意义,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就容易了,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朗读。课文内容不同,运用的多媒体课件也不同。在写景、写情的文章中,配上一段美妙的音乐,来烘托、渲染气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在初步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放一段适合的音乐,学生边听边想西沙群岛的壮丽景象,然后根据音乐的旋律,加上范读时慢时快、时轻时重的节奏,让学生从音乐中欣赏朗读,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之中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美,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范读后,鼓励学生:谁读得好就给谁配音。学生听了兴趣盎然,读得声情并茂。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课标》要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真观察每一种笔画,了解笔画的特点并记住名称,知道每个字的笔画组成,为今后识记字形打下基础。多媒体识字过程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图像,他们看着画面,听着老师的点拨,对字义就能意会,无需教师多讲解。如教“闪”字,屏幕上出现一扇门,一个人迅速地从门里闪过,反复几次后,屏幕打出“门+人=闪”。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字的意思,而且知道它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意思。又如教“山、田、木、目”这些象形字时,先用课件出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