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老师,把张裕慧弄哭了!”刚一走进教室,班长就大着嗓门告状。又是这两个令人头疼的调皮捣蛋鬼,早上刚被我叫到办公室说教一翻,怎么就这么多事这两个学生上课经常做小动作,随意走下位子,回答问题从来不举手,想说就说。特别是韦佳华,多动还不算,还是语言的“巨人”,小小年纪,很能说会道。下课后更是不得安宁,追逐打闹,躲在窗帘里玩捉猫猫等,简直就是劣迹斑斑。批评了好几回,似乎都没有成效,继续我行我素。听到班长这么一说,我气不打一处来,快步走上讲台坛,把教本重重摔在讲台上,把两个“犯错”的学生叫到黑板前,按“老规矩”,双方先陈述“犯错”动机和过程。张裕慧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说“韦佳华用铅笔盒打到我的额头,而且还起了一个胞”。我把严厉的目光投向韦佳华,暗示他:你怎么可以这样做呢?而这时韦佳华一点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理直气壮地说:“谁叫她吐口水到我脸上来?”两个人就那儿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开了,双方毫不示弱。这时的我已经火冒三丈,可是为了不影响上课,我强忍住心中的怒火让他们回到座位上。下课后,我把韦佳华和张裕慧叫到办公室,一到办公室,张裕慧就哭得更委屈了,他觉得自己就是受害者,毕竟是韦佳华把她打了。可我并没有因为她被打而同情他,她吐口水到别人脸上,这是不可宽恕的“罪行”,太不应该了,无论如何,今天一定要好好教训他。我劈头盖脸地把他数落了一顿,告诉她吐口水到别人脸上这事儿是多么的不道德,多么的不可饶恕,言外之意是要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虽然被打,引起事端的是自己。我噼里啪啦说完后,吐口水到别人脸上的张裕慧同学也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反而战战兢兢地跟我说:“老师,你说完了,我可以说一句吗?”“说什么说,有什么好说的?”当时我想,这小子又想出了什么花言巧语要蒙混过去了,所以没有给她说话的机会。“可是,老师,我真的有话要说,你让我说完了,我再道歉可以吗?”(做错事儿道歉是必须的,这是班规)她又一次请求。看在她哭得很委屈的份儿上,我给了她说话的机会。“老师,其实我们两个是好朋友。”张裕慧似乎想赖掉自己的“罪行”。“好朋友?好朋友就可以把口水吐到脸上去吗?”我严厉地回她一句“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她委屈的泪水又流下来了。“都这样了,还不是故意的?你有什么好哭的?给我擦干眼泪!”“老师,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近段我正在换牙,前天我的门牙崩了,刚才和韦佳华玩耍,我放声大笑,不小心门牙“漏风”,口水“飞到”了韦佳华的脸上去,韦佳华就说我故意吐口水,其实,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听到这里,我不知所措了,真是哭笑不得,我尴尬了几十秒,张裕慧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但是我相信,上面那段话绝对不是编的。我强烈地意识到我错怪他了。我懊恼自己为什么一开始没给他们说完话的机会,如果我一开始就认真、耐心地倾听她们的解释,就不会这样了。我张裕慧向道歉了,说我错怪了她,张裕慧破涕为笑,竟然像个害羞男生一样捏着衣角说“没关系”,看到她这样子,我真的很想笑,在我的教育下,她们两人也互相道了歉,并握手言和,开开心心地回到教室去了。再后来,凡是碰到情况的,我都先把怒火压回去,认真倾听她们的“诉讼”,做个公平,公正的“判官”慢慢地,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么战战兢兢了,课堂上很活跃,私底下也会告诉我一些小秘密,我和很多同学成知心朋友。一位学者曾经说过:说服别人的最好方法之一是用耳朵——听他们说。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用心灵倾听他们的内心表白,关心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痛苦。专心聆听儿童的心声,是一种尊重与关怀,会使儿童为之感动,从而使孩子们更容易地接受老师的教诲。一开始,我过分相信自己的感觉和经验,随便给他定论作主观的判断,现在,我知道只有通过倾听才能真正看到学生内心生出的情感和灵光,才能和学生建立起心与心的沟通。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该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