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思路这节课上完已经好几天了,把沉淀下的想法摆一摆,为以后自己和同行借鉴:本节课的流程分成三大块: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二、根据飞夺泸定桥学生认识长征的艰难,体会革命英雄主义;三、区分革命英雄和现实生活中的亡命徒,把英雄精神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去。构建课堂的原则:学生能够看懂的老师不说,学生能记住的由学生完成;老师通过典型细节描述,引导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生成。如何评价一节课首先要对照课标,看任务是不是很好的完成。《红军不怕远征难》这节课的课标要求为: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对照课标要求看,体会红军的英雄主义精神,并结合学生实际完成的比较好;但是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不够充分,学生通过学习和教师的引导虽然能够认识到不易,但是在艰难程度上认识不足。“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不仅是是这节课的目标,也是整个主题的核心。所以把这个目标纳入到整个单元去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完成。此项目标的达成,也对我所涉及的核心——体会英雄主义精神也有帮助——没有艰难的呈现,怎么能够体会克服困难的英雄主义精神呢?如何来进一步实现这个目标想着以后该这样去做:基础知识掌握之后,两张幻灯片具体说明长征的不易,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结合课本来描述长征中所遇到的困难,恶劣的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缺医少药,野菜充饥,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加深他们对于长征艰苦的认识;老师要跳出本课,从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失败,到国共合作后期被国民党右派残酷屠杀,再到起义遭受的挫折,到农村终于打出一片天地,蒋介石的围剿又使根据地无法保住,仓皇转移损失惨重,来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艰难不易——这个环节师生互动,相得益彰。然后再到典型事件的描述——飞夺泸定桥。这样的课相对原课就比较丰满与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