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集体抗旱救灾的先进事迹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认识旱情,强化领导;全员参与,协同作战;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生产自救,降低损失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主要内容包括:面对日趋严峻的旱情,乡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乡抗旱救灾应急措施》;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乡、村(居)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协和乡团委听从党的召唤,发挥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后备军作用,乡团委结合工作实际,动员和组织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当前抗旱救灾工作;在抗旱救灾工作中,协和乡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党员、干部的先进性风采,积极为群众“解渴”。协和乡党委、政府安排乡农业服务技术服务中心和畜牧站技术人员深入村组,做好当前冬春季作物的管护和牲畜的疫情监控防疫技术指导。与此同时,协和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抗旱救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具体材料请详见:百年难遇的少雨、干旱天气,给**县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供水告急、农作物受灾严重、森林火灾频发。面对日趋严峻的旱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出台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战斗堡垒和表率作用,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形成了县级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党员包户的抗旱工作机制,突出效果,在整个水西大地唱响了一曲曲抗旱救灾之歌。一滴水折射一个太阳。协和乡抗旱救灾的镜头是全县大打“保民生、保稳定、促生产”抗旱救灾攻坚战的一个缩影。**乡位于**县东部,国土面积97平方公里,辖14个村和1个居委会,现有常住人口32876人,乡内居住着汉、彝、苗、布依等民族。全乡有耕地22340亩,其中水田1800亩。去年8月以来,协和乡遭遇了百年难遇的秋冬春连续干旱,从去年11月份开始,全乡13个村出现饮水困难,到今年1月份,乡内的各处水源几乎枯竭,14个村的25000人、15000头大牲畜出现严重饮水困难,冬季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0000亩,其中,油菜12000亩,小麦5000亩,大葱、碗豆、蔬菜等其他经济作物3000亩。第1页共5页面对这场时间长、范围广、旱情重、危害大的旱灾,**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把抗旱救灾保民生、抗旱救灾促发展、抗旱救灾保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来抓,组织乡、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抗旱救灾,努力把干旱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乡党委、政府从去年9月份起科学决策、精心组织,号召各村党团支部、民兵、企业组织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各个基层组织作用,形成了“乡——村——群众、企业”一体的三级联动抗旱救灾网络,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突出抓好“三保两重”(保人饮、保育苗、保栽种、重安全、重调度),先后投入抗旱资金5.2万元,争取水利部门财政投入93万元,争取其他各部门和社会力量、群众投入47万元,共计145.2万元,保障了群众春节前至今的人畜饮水。去年9月份全省秋冬种现场会在协和乡召开,协和乡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水利、农业、烟草、城管、消防等部门出动运水车辆40余辆次,水利局提供了大量的抗旱物资,还派2名工作人员驻点指导,为协和乡抢救了近3000亩的经济作物。认识旱情强化领导面对日趋严峻的旱情,乡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乡抗旱救灾应急措施》。多次召开乡党政联席紧急会议,对全乡的抗旱救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抗旱救灾领导小组和由乡纪委、乡人大负责的监督小组,加大救灾物资的投入和监管力度,确保救灾物资用在刀刃上,保证救灾效果。为了全力投入抗旱救灾工作,协和乡抽调72名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同志组成抗旱救灾应急分队,成立乡党政主要领导统一指挥的供水应急领导小组,由乡水利站负责全乡送水车辆和水源的统一调度、合理运用,形成了乡科级干部包村、乡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应急供水体系。如爱国村78岁的原大队干部、空巢老人周大顺夫妇,就是由村委主任赵俊负责送水。全员参与协同作战第2页共5页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乡、村(居)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严重的干旱导致乡机关驻地水源浑浊,接近枯竭,新井水量有限。为此,乡党委、政府决定使用较浑浊的水源,把清洁的水源留给群众饮用。14个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