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休宁县海阳二小吴秀琴一、教材《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128~129页总复习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所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系统的梳理复习。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2、通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探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须会学习方法。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三、教法与学法教学中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化静为动,帮助学生回忆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课件展示对平面图形的旋转平移、分割合并以及慢放和分解等,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不仅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而且使抽象思维坡度得到降低(教学难点得到突破),从而更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并提出问题1、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2、平面图形的周长是怎样计算的?3、平面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二)引导回忆,整理旧知。1、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然后,课件显示所有学过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样更直观形象,学生印象深刻,再总结出周长和面积的概念。2、接着巩固练习,让学生列出给出数据的图形的周长算式。并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复习面积,先是让学生列出给出数据图形的算式,然后让学生回忆这些平面图形的公式推导过程,学生回答时电脑随机展示该公式的动态推导过程,这样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充分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而且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之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公式推导之间的联系,说出它们之间的1联系,并用准备好的图形摆出六种图形之间关系的网络图。展示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都是以长方形面积为基础,三角形、梯形是以平行四边形的基础推导而来的。从中,使学生明白,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学习方法。本节课是让学生学以致用,作为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应学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是《新课标》的最主要的理念。改变以往传统的复习课中,让学生多做多练,以致于死记硬背、死套公式、纸上谈兵,只会做计算,不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不妥做法。因此,本课练习题的设计全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学数学的乐趣。最后,提出一个课外活动题,是让学生研究下水道窨井的横截面为什么要建成圆形的,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研究,去查阅资料,去请教,去观察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