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阶段性总结直罗中心小学石亚玲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提出的背景:(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几来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他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块生活,有的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像父母那样给他们以温暖、约束、管理,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出入网吧,行为习惯差,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2)“隔代教育”问题是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行为习惯差的问题。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生活充满阳光。(2)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的问题,督促他们学习。在校期间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校外和监督人联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二、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领域的现状。国家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国家给留守儿童关爱,研究了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学校、家庭建立了留守儿童联络网。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三、本课题共分三个阶段,即:一、准备阶段(2014年4月),1、申报课题,完成课题研究设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是2014年度校本课题。2、学习文献,组织学习文献资料在组长的带领下,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参考经验。3、拟定研究方案为了全面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为下一步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研究方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我校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各方面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形成共识,找出规律,并且与非留守儿童各方面进行对比。此次调查为以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训练等提供依据,为全面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定基础。二、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4年11月),1、调查我校留守儿童基本状况。(1)调查我校留守儿童各年级的分布情况。一年级25人;二年级24人;三年级30人;四年级40人;五年级42人;六年级45人。我校留守学生共200余人,占总学生人数的40.2%。从各年级留守儿童的人数上看,留守儿童在中高年级人数居多,占中高年级学生总数的近40%,特别是六年级学生留守人数最多,留守率高达50%。从性别上调查发现100名留守儿童中,男生人数要高于女生人数。(2)调查我校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从调查统计的信息中我们发现:我校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共157人,少于父母双方外出人数,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有50人。五六年级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最多,其次是三四年级,一二年级的人数最少。可见,父母外出务工情况与孩子的年龄成正比。留守儿童年龄偏大的,父母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多。父母在外出务工前,充分考虑了孩子是否可以不需要直接监护人监护而照顾好自己的问题。(3)调查我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家庭对教育的认识:认为学习重要占34%;认为读书没有多大的用场占16%;认为读书主要是父母尽义务为子女混文凭占37.5%;认为顺其自然占12.5%。直接监护人教育对学习要求严格占35.6%;无时间顾及占60%;任其自由发展占16.6%。隔代监护人教育76%认为是迫不得已;重养不重教占73.3%;重教而力不从心占26.7%。(4)调查我校留守儿童学习现状。为了更真实的了解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状况,掌握第一手原始材料,我们通过家访、个别座谈、课堂观察、作业检查、学科成绩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的具体信息统计如下:学习优秀的有24人;良好的有12人;中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