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整理与复习》课堂实录黄河路小学李杰教学目标:1、通过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初步掌握知识整理的一般方法,自主建构知识网络。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巩固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教学难点】综合灵活运用三角形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自主回顾,再现知识师:把你课前整理的《三角形》知识放到桌子上。正面是老师提供的表格,大家都填完了吧,老师主要看背面你自己整理的框架图。(教师巡视每个同学的整理情况)生:把自己的呈现出来。师:老师转了转,看了看我们大部分同学用的方式都是大括号方式,把大括号和大标题写在左边靠中间。师板书:三角形师:出示一个同学的,整理的怎么样?生:很整齐。师:不能仅仅看表面,还要看他归类的知识是否完整吗?师:又出示一名同学的,看这位同学的,大树型的,也是梳理的一种方式。师:每个单元学完以后,四年级我们刚开始尝试整理一个单元的知识,整理的方式有很多,大括号型的、树桩型的、从上而下的,不管什么方式都要有条理、要全面。(教师废话、重复性话语过多)师:方式你都知道了,老师想了解你是怎样来整理的,自己怎么整理就怎么说,你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样的?(借班上课想了解学生的复习方法)生:我是看小标题。师:看书具体说可以吗?生:请大家翻书到第80页,我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三角的分类…师:毛毛虫身上的字就是小标题,对吗?她分为四大块整理的。(意在指导学生怎么读数学书)生:我分为5大块,“边的奥秘”是单独一块。师:四块、五块都行。小标题下面的怎么整理?谁还有补充?生:重要的话写下来。师:你认为什么样的话是重要的?生:老师上课强调的。师:如果自己看书,书上有标识吗?(意在指导学生怎么读数学书)生:看书80页,红颜色的字。(学生举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很清晰,值得倡导的表达方式)师:重要的词句字体颜色与其他字体颜色不同,今后自己会不会根据这些读数学书?(意在指导学生怎么读数学书)师:你继续说你整理的。生:依次说四大块的知识点。(展台展示更节约时间,效果更好)师:同桌互看整理的。(增大信息量,互相借鉴)(注重学习方式的指导)1二、回忆梳理,巩固深化1、师: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你心目中的三角形是什么样子就画什么样。三角形的知识我们已经整理,把你所知道的关于三角形的知识尽可能多的呈现出来。画的要规范,用尺子。(教师还是废话、重复性话语过多,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太少)(6分钟)生:一个学生画在黑板上。师:巡视提醒,有的同学只标出了顶点、高,知道多少尽可能多写出多少。2、交流(学生上台讲解,生生互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师:认真听,他知道的是不是你知道的,他所不知道的我自己是不是有所了解呢?(教师语言不够简练规范)学生汇报:生:请大家都把目光注视到黑板我画的是直角三角形、三个顶点,三条高请问谁要和我交流(学生有一定的交流基础,非常好)生:42+48+90=190,内角和算错了。生:你错了生:你也可以三条边分别量出来,看两条短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生:你的建议我接受。师:我们暂停一下,刚才她的建议是什么?生:她的建议是,我们刚才复习的“三角形边的奥秘”,“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师:这句话谁能表达的更清楚一点?(师不断修正学生知识、语言上的不足)生:提问生,生生互动生:我觉得应该这样说,“两条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师:我们齐说一遍,书上这句话怎么说,“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对比“两条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为什么这样说呢?生:任意一条短边和第三边合起来肯定大于另一条短边,上课时我们也做实验证明过。生:“任意”两两有多种搭配,比较麻烦,用“两条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简单一些。师:也就是说“两条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代表了“任意的两两搭配的多种情况”。大家刚才思考的很深入。师:大家已经交流了三角形的顶点、高、边,还要交流什么?生:你没有画直角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