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从化市中田小学梁志垣教材分析: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课外阅读基础。而本课又是孩子们喜欢的神话故事,文中神奇想象的语句,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故事叙述方式的独特魅力,感受盘古的创造精神,激发对神话的浓厚兴趣2、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抓要点、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联系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盘古开天地》的1、2自然段,你还记得讲了什么吗?二、品味语言,感悟神话(一)感受“顶天立地”之苦师:在第一、二自然段,我们看到沉睡了十万八千年的盘古醒后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又是怎么做的呢?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天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是1怎样做的?2、出示插图,创设情境朗读,感受“顶天立地”之苦。3、齐读第3自然段。(二)领略“改天换地”之奇师: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盘古倒下去后,天地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更多精彩而神奇的画面就藏在第四自然段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去发现那些神奇的画面。1、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如果让你把这句话读成句子里的一个词,你会读成那个词?2、出示“盘古的身体发生哪些巨大的变化”的句子,指导朗读,师生合作朗读。3、雨露后面有个省略号,你知道这个省略号的秘密吗?4、盘古身体的其他部分还会变成什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学着课文中的句式,写一写。他的牙齿,变成了()的()。他的五指,变成了()的()。他的(),变成了()的()5、朗读第4自然段。三、回顾画面,复述神话1、同学们,在这一课里,我们用自己的智慧,用我们自己的想象读出了一幅又一幅的画面。我们读出了哪些画面呢?2、出示提示,明确复述的要求。3、学生选择喜欢的一个画面练习复述,全班交流。4、把几个画面连在一起,用自己的话讲《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四、拓展延伸,亲近神话1、了解神话的起源。2、出示《中华千句文》里面的一段话,学生齐读——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3、播放课件,滚动出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比较有名的神话故事图片。24、推荐阅读神话故事。五、作业1、用自己的话把《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阅读《中国神话故事》板书设计:18、盘古开天地神话故事内容神奇开天辟地想象丰富宇宙混沌顶天立地创造宇宙改天换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