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何园导游词何园导游词作为一名特地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可能须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学问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导游词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何园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何园导游词1何园,又名“寄啸山庄”,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它是坐落于第1页共42页扬州市徐凝门街的一座中西合璧的古典园林。踏入门内,一下子豁然开朗,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忽然映入眼帘边上有一棵高大的樟树,听导游介绍,这棵樟树有几百岁的高龄呢!这使大家更加期盼园内的景色。跟着导游踏入正门。右边一座假山上,奇形怪状的石头无奇不有跟个园里的“生肖闹春图”有的一拼。沿着假山边的曲径向前走,走上一条石头台阶,来到一条长廊。放眼望去,这条长廊曲曲折折,一眼望不到头。据说这条长廊有一千多米长,被称为“天下第一廊”,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清朝的建筑水平。即使在现代,这也是一项难度很第2页共42页大的工程呢!接着向里走,一片小小的湖水荡漾在眼前。这小湖波光粼粼,澄澈见底,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湖底种植植物的坛子。湖旁有一座精致的假山,山上的岩石缝里垂下一簇簇金黄色的迎春花。这小湖不仅风景美丽,而且出名的“镜中花,水中月”就出自这儿。“镜中花”指从一个角度看对面墙上的镜子,可以看到山上的迎春花;而“水中月”则是阳光透过山上的孔洞,照在水面上的圆形光斑。何园是一座漂亮的园林,更是古代中国人才智的结晶。何园导游词2第3页共42页我是扬州何园的"小翰林",今日,我带大家参观何园!我们现在将要参观的这座园林,位于扬州古运输河畔的徐凝门街77号,是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它建立于1883年,也就是清光绪九年,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终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因为建筑手法独特多样,艺术风格上南北兼容、中西合璧,成为扬州园林的经典代表,被誉为中国晚清第一名园。其实,何园最早不叫何园,而叫寄啸山庄,因为园主子姓何,人们都习惯叫它何园。何氏家族和中国近代史上几个赫赫出名的大家族关系非常亲密: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皇帝老师孙家鼐是同乡加儿第4页共42页女亲家,进退与共;与光绪皇帝另一位更出名气的老师翁同龢以及清廷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也有姻亲关系。何园主子何芷舠少年得志,官运亨通,暗地里也捎带着经营盐业,拥有巨额财宝。何芷舠四十九岁那年,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辞官归隐扬州,投入巨资良材打造了这座宅园一体、居游合一的大型私家园林。何园占地面积140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筑部分占全园面积的50%。这样的建筑密度,对于园林来说是太大了,但人们置身园中,不但没有拥挤感,反觉得到处收放有度,疏密有致小中见大,层次分明。这种效果,靠的正是造园者在建筑布局上的匠第5页共42页心独运,平中造奇。何园整体区划上包含住宅、后花园和小花园几大部分,是私家园林的完整形态,它的各个部分既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相互渗透,组成一个内外有别、居游两便、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人居空间,中国私家园林的审美需求和好用功能在这里达到了完备结合。长期以来,我国现、当代一批闻名的古建园林专家都对何园备加推崇,赞扬它独特的造园手法,是"江南园林中的孤例"。国内影视界也把何园当作拍摄取景的自然基地,《红楼梦》、《青青河边草》、《还珠格格》续集、《上错花轿嫁对郎》、《苍天有泪》等近百部影第6页共42页视剧,都在这里摄取了大量亭园风光的奇妙镜头。通过以上简介,信任大家对何园已经有了初步印象,下面,就让我们一道来细细品赏这座中国名园的江南孤例。历史上何园的正门是开在花园巷的南门,现在作为主要入口的东门,是园林对外开放时兴建的。进门后首先参观的是何家后花园的东园部分。迎面月洞门上镌刻的"寄啸山庄"门额,是当年园主子亲自题写的园名。"寄啸"两个字,分别取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句子:"依南窗以寄敖,登东皋以舒啸。"表达的是诗人寄情山水田园、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志节情怀。何园主子与陶渊明有着辞官第7页共42页归隐的相像经验,寓意不言自明。扬州无山,但园林中不行无山,所以扬州园林中经常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