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成长的催化剂紧张而充实的培训研修学习已经结束,心中充满的是珍惜、感激和恋恋不舍的真挚情感。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与氛围、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不断变化的新教材和新理念等心中会有许多困惑。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在专家讲座和指导教师的引领点拨下茅塞顿开;观摩优秀教师们的教学,我如沐春风;静心思考与学习的难得机会,帮我调整状态,有了重新出发的力量。那么就让我在这里,通过总结回顾我们培训的点滴:一、在学习中感悟1、在专家讲座的引领下,进一步认识课堂教学实效性在工作中,总是感觉到自己有实践,但缺乏理论的提升。平时也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学习,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能够与教育教学实践融合起来就难以做到。正是因为缺乏理论的支撑,往往实践后的反思只是在脑子里一过而已,没有深入进行。轰轰烈烈的教改大潮中,自己经常会想到课堂教学实效的问题,但困惑于没有清晰系统的认识。在三个月的研修学习中,通过专家讲座和阅读理论书籍进行理论学习是重要的学习内容。能够这样静下心专注于学习的机会简直太难得了,受益匪浅。特别是关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讲座,更是让我有茅塞顿开之感。对“课堂教学实效性”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认识:首先,课堂教学实效性首先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只有学生的学习愿望被调动,明了学习目的,已有经验和多种感官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并提供展示的空间,才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其次,教学中的有效互动才能使教学具有实效。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不在于形式,应该是围绕教学内容师生、生生之间为了理解、落实相应的内容而进行必要的学习活动,并且要尽可能的在活动中避免学生的“边化”,才能使课堂教学的实效得到保障。再其次,课堂教学的实效要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基础上。要借助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帮助其理解新知识,用知识的联系性和对比性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对知识的理解不只停留在常识和表面,而要使其理解深化,从而能够理解本学科的本质问题,能够使用学科语言正确表达,达到感性向理性的转化。再次,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即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技能的培养;要创建良好的学习资源环境;关注学生的反思反馈。最后,要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因为人在和谐的状态下接受能力更强,学习效果更好;要给学生释放学习热情的空间;要让学生的求异思维受到尊重欣赏,但出现的偏差、问题必须处理。2、指导教师的精心点拨与指导,对新课改理念认识更深“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主导作用”;“德育要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等等一系列的新课改理念在各种场合被大家引用,自己也一次次的使用着这些新理念。但如何将新的理念实实在在的加以落实,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的融合起来呢?却是非常值得探索的。指导教师马丽娜老师将自己对“案例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成果倾囊而出,作为指导学员研修的主题,为我们作示范、做交流、作指导,让我有“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惊喜,感激被老师领出了误区,指明了方向!在马老师的点拨指导下,明确了重课堂教学实效,应精心选择情境材料、精心设计问题和学习活动等,切忌只重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目标的落实。而这正是在实践中很容易跑偏的问题。3、各种观摩和教研,丰富了自己的积累三个月以来,我们听课30多节。既有指导老师的课,也有西安市别的中学其他优秀教师的课,还有我们学员之间的相互听课,总之,内容丰富多彩。对于所听的课,不仅做听课记录,进行总结反思,而且,还要对所听的课通过集体研讨进行听、评课活动,让我们大大开阔了视野,受到了启发,开阔了思路。特别是向指导老师王娟老师学习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学习了设问的艺术,学习了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学习了设计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等等。盘点这两个多月以来的学习,可谓是不虚此行,收获颇丰。因此,深深感悟到了学习和积累对于教师而言饮食永不停歇的,是必须的。二、研修后的认识和感想(一)在教学上的认识1、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