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案例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素质高低。重视和加强少年儿童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我过中小学个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均要求学校任何一个学科、一个部门都应善于发挥其学科、部门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习对开发儿童潜能、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英语,要涉及跨文化交际,要理解不同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要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听、说、读、写多方面的交互性训练。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等诸方面的能力,这些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有的老师在授课时只重视单纯地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却忽视了德育的渗透。为了避免这一缺陷,本文拟就小学英语的德育途径进行初步的探讨。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过程;又是他们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小学英语教科书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在思想上也能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很好的情感教育。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呢?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教育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要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应在研究教材上下工夫,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把教材本身固有的思想性挖掘出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之一,引导学生和教育学生,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此外,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使学生在接受英语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morning!”“Howareyou?”“Hello!”“Nicetomeetyou!”“Thank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实践表明:通过教学,平时比较调皮没礼貌的学生比以前文明了,爱说一些礼貌用语了,同时对英语显得特别感兴趣了。二、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意因素,进行有机渗透合理的道德培养本来就是和知识教育相互联系的,“文道统一,文以载道”是实现当前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教材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其中还蕴涵了大量的德育因素,使我们在学好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有机渗透。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热爱祖国的情感首当其位,这种情意应自然地体现在教学之中。正如在教学“Whereareyoufrom?”时,我在课堂中放了一段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录相,雄伟的音乐,欣欣向荣的社会面貌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极大的鼓舞。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出“Thisisourcountry,China.”板书一个大大的“China”,并领着学生有感情的读:“I’mfromChina,IloveChina,I’mChinese.”爱国情感油然而发。此外,作为一个社会的人,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我们也要培养学生相互关心,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等社会公德心。例如在上“InthePark”时,我不仅让学生欣赏了大自然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