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第七单元古文诗韵(二)26.《庄子》二则1.一词多义名词,恩,恩情名词,天2.文言句式(1)省略句曰:“未也,犹应响影。”(“曰”前省略“纪渻子”;“犹”前省略“鸡”)(2)倒装句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状语后置)(1)德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其德.全矣名词,指精神(2)日日.凿一窍名词作状语,每天十日.而问(3)已鸡已.乎已.无变矣副词,已经动词,停止,指训练完毕3.作家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所著,外篇和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4.主题思想《浑沌之死》这篇寓言故事用“倏”和“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针砭人不能与万物自然相处。启发我们:不按照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呆若木鸡》庄子用纪渻子为王驯养斗鸡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把骄傲浮躁收敛起来,把力量气势凝聚于内,才能修养到家,才能在竞争中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