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文明心得浅谈鄱阳湖生态文明(南昌理工思政部方霞)摘要:作为一种发展理念,鄱阳湖生态文明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和粗暴的掠夺,而是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思路,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道德新要求。关键词: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式、生态道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一直广受关注,这是中部地区崛起的新探索,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试点,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更是人类文明成果特别是生态文明成果的一大新成就。江西最大的优势是生态,而地处长江中下游,江西北部的鄱阳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中水质量最好的湖泊,被誉为长江中下游的“天然调节器”1.,鄱阳湖还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世界重要的候鸟保护区。[]鄱阳湖区亦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东部在快速发展,西部在大开发,而地处中部的江西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子。是“先发展后治理”还是“边发展边治理”,生活在蓝天碧水下的人们感激大自然给予的馈赠,朴素的生态观念,扎根于人民内心的优良传统道德品质,与不断学习贯彻落实的科学发展观念,促使江西人果决地选择了“生态立省”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的新路子。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过程中,无处不体现了鄱阳湖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一、鄱阳湖生态文明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理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五个统筹”,特别指出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第1页共4页基于我省的省情和温总理视察我省有“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的嘱托,2008年3月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首次向世界表明了江西关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伟大构想。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文审批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从此刻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建立,她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一方面,科学编制规划,加强政策引导。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和经济地域的内在联系,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和高效集约发展区。不同区域的区域功能各不相同,使人口适度增长与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不断强化政策引导。江西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山江湖工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等发展理念,2008年又提出“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伟大构想,在政策引导方面做了积极的部署。另一方面,坚持生态优先,依靠科技进步。为了永葆“一湖清水”,发挥鄱阳湖在保障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例如,建立鄱阳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鄱阳湖珍稀候鸟保护工程等,切实维护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同时,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努力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总之,鄱阳湖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始终把自然环境的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拒绝对大自然粗暴的掠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理念。这一理念指导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从初期的构想,到当前的建立,也将指引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向未来的明天。二、鄱阳湖生态文明展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思路第2页共4页胡锦涛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经济发展方式就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相结合的方式。经济发展一般分为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与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方式,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