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两型课堂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课题《科学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初中化学学习只有一年的时间,学生还面临中考,时间紧,任务重。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既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又要抓好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困惑。针对这种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科学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课题组,经过2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在2011版《化学课程标准》中介绍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化学的教学只有一年,既要给学生学习化学打下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2)目前,我国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存在三种不良倾向:一是热衷于各种所谓新理论、新观点、新模式的宣扬,理论口号一大堆,名词概念漫天飞,而不顾其是否具有现实施行条件。二是夸大其单一模式的实效和适应范围,忽视模式本身的局限和不足,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惟模式论。三是从“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走向“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追求学生应试能力为重点的“高效”,到过于追求课堂生命存在样态的“生态”“绿色”“和谐”等。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人才,又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此时我们湘潭市选择“两型课堂”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这一课题,来引领我市教师探索构建低耗高效的生态课堂(简称“两型课堂”)理论框架和教学模式,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培养出创新人才,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改变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这个课题作为“两型课堂”的子课题进行研究。二、课题的界定在2012年至2014年6月,我们经历了两届九年级的化学教学,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我们针对原来课题《科学探究在化学规律课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发现教材中的规律课很少,典型代表是《质量守恒定律》,而且我们将一些基本理论和原理的课也归纳在规律课中进行研究最佳的教学方式,将一些难理解的概念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发现学生易懂,易掌握。同时我们觉得九年级化学本来就内容不多,不必拘泥于少量的课型进行课题的研究,于是我们按照教学内容将九年级化学按照: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五种课型进行课题探究。将原来的《科学探究在化学规律课中的运用》改为《科学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构建“资源节约——低耗高质型”和“环境友好——和谐共长型”的化学课堂。三、研究的意义国务院颁布的《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强调作为培养祖国将来建设人才的教育,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必然的任务。“两型课堂”就是在沿用“两型社会”新概念,秉承“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课程理念基础下,衍生出“低耗高质,和谐共长”的新型课堂。1、“两型课堂”总体目标定位突出价值,为师生可持续发展导航引向。“两型课堂”的生命状态是鲜活而灵性的,它的总体目标定位为相互作用的两个层面,即低耗高质,和谐共长。“两型课堂”中,教师角色凸显为引航主导者,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一方面,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方向和教学进程,学生自主决定课堂学习中细节性的过程和方法,让其智力资源尽可能地发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