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中学校本研训工作计划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坚持“质量立校,教研兴校”的工作原则,从理论学习入手,以骨干教师培训为依托,充分开展了课程研训活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深入校本研训,用校本研训有效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促进了校本研训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精心打造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同时,继续开展了教研方式的改革和教研制度创新研究,继续尝试了构建教研与培训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了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快速发展。现将我校一学期来校本研训工作总结如下: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1、通过校本研训,广大教师形成了自主研讨、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了教师的教研能力。2、通过校本研训,不断探索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研究、探讨和实施,使教师掌握了课程标准,把握了新教材,进一步提高了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3、通过培训、研究,使全体教师加深了对课程改革的理解,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树立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增强了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4、通过校本研训,创设了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是学校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不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了我校教育教学水平。5、通过校本研训,培养了一批专业知识过硬、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是他们尽快成长为学校工作的中流砥柱。二、具体的实施办法及内容:1、强化了教研制度,层层落实,形成校长亲自抓,教导处、各教研组长主动参与的校本研训管理制度,建立了学校校本研训工作领导及督查小组。组长:安艾绒副组长:王建军周正荣组员:杨玲王锋由亚芳吕锐郭华琴王冰2、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强化教研兴校意识本学期我校组织教师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更新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从教研课题入手,大力弘扬教学研究之风,使每个教师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同时每位教师写出了一篇教学论文,作为自己本学期的研训成果,交学校教导处存档。并鼓励教师在各级刊物上发表。3.切实加强了教研组、备课组自主学习,自主教研和任务教研、目标教研结合,落实学校的总体教研精神。校教研室对各教研组、备课组实行“无形但有效”的管理。4.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论文评比活动。本学期,我们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成果参评活动,让教师把平时的随笔随感、经验总结经过提炼而能及时得到肯定。继续组织了校级论文赛,希望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一些有质量的文章。在深入学习、勇于实践和不断反思的过程中结出自己的思维硕果,并带动全校教师的读书热情。5、充分发挥了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营造了一个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研究活动和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扎扎实实搞好教研活动,让教研活动成为切实有助于老师发展的平台。每次教研活动都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或进行理论学习;或进行实效性研讨;或集体备课。做到活动有记录、有实效,并坚持每周三教研议课活动雷打不动。6、充分发挥教师间的互助作用。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校本教研的灵魂和标志,它的基本形式包括交谈、协作、帮助等。以学科组和综合型学习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7、将传统的“操作型说课”转变为“反思型说课”:一说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上升到教学理念理论高度进行教学设计;二说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叙说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师内心的真实感受;三说教后改进,要求教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设想(评课时进行)。8、为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共享兄弟学校教学资源,本学期与杏林中学、城关中学开展校际联谊教研活动。9、将“随堂听课、课后评课;一课例多阶段多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