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编纂工作水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做好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的指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位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者,如何结合实际,准确把握和认真领会《决定》的精神实质,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进一步推进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我认为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素质,牢记使命,增强责任感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是组织史的基础,是中共党史的骨架和重要组成部分。一部翔实可靠、准确无误的组织史资料,是不同时期党的组织发展、机构设置演变、领导班子建设及其作用发挥等基本情况的真实记录。它“对于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上的讲话)。党史、组织史资料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和作用。党史学具有现实性品格,服务现实是它的基本属性,党史组织史资料不为现实服务,就违背了它本身的品格和属性,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它的品格、属性和功能作用决定着编纂工作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很强的工作。因此,编纂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理论素质,才能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完成光荣的使命。从事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的同志,要认真学习《决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政治思想理论素质。要增强素质,首先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学习中央领导关于党史组织史编纂研究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指示,进一步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牢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责任感,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讲政治贯穿于征编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其次要不断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的学习,不断增强对党的执政第1页共4页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要遵照“尊重历史、存真求实”的原则,坚持“广征、核准、精编、严审、及时”的方针,认真研究加强党的建设的经验,研究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广泛征集和研究市委的重大决策及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军事系统、各群众团体等方面的工作,在广泛征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筛选,去粗取精,精心编纂,用编研成果为党委决策和政府依法行政提供借鉴,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服务。二、加强学习,拓宽知识,树精品意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涉及党的整体,也涉及党员干部。增强全体党员的能力和素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人民群众评判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往往不但要看执政者运用权力来为人民做事的本领如何,而且更多地是看身边党员的本领如何。所以,努力提高广大党员的各种能力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作为组织史资料的编纂工作者,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编研工作水平,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方面。组织史资料编纂是一项浩繁、艰巨的系统工程和资政育人的千秋工程,是一项连续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组织史资料是一部翔实准确的史料书,是共产党的家谱。它不是可编可不编的资料,也不是领导人名录的简单堆砌。它政治性理论性强,体例规范,技术要求严。因此,要求编纂人员不但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还必须注意业务素质的提高,使其与担负的历史重任相适应。《隋书·经籍志》云:“夫史官者,必求博闻强识,疏通知远之士,使其位”。梁启超也认为:“要做一个史学家,必须具备四种资格,即德、才、学、识。”德、才、学、识,既是治史能力的衡量,也是对史学工作者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不管是长期从事征编工作的老同志,或是新近调入或聘用的从事征编工作的同志,都有一个适应形势发展、掌握新情况的问题,都要“蓄积待发、厚积薄发”。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者,不需要也不可能都成为“博闻强识”的史学全才。但是,从事征编工作的同志必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仅要熟悉组织工作,学习本职业务,还要拓宽知识面,要认真学习党第2页共4页的历史、国际共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