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楚汉之争(BC206-BC202)与西汉的建立性质:刘邦和项羽为角逐封建统治权的斗争汉高祖刘邦刘胜项败的原因:①收揽民心,入咸阳后废除秦朝酷刑,与民约法三章②善于用人③有富饶的关中作根据地影响①消极方面,给人民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灾难②积极方面,打败以项羽为首的六国旧贵族势力,消灭了封建割据因素,为汉初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西汉的建立:BC202年,刘邦,长安二,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原因客观:长期的战争导致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经济贫困,边境不安。主观: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欲图长治久安。目的:维护与巩固封建统治实质: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理论依据:黄老无为政治、与民休息的思想表现:汉高祖刘邦:(1)罢兵归农(2)复故爵田(3)释免奴婢(4)抑商政策(5)减轻田租汉文帝(1)文景重视农业生产(2)改革法律(3)提倡节俭汉景帝作用:第一个治世,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境况,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三,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历史背景物质基础: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有极大发展,积累大量财富客观要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边境不宁,地方割据势力,阶级矛盾尖锐。统治政策须由“无为”向“有为”转变。措施政治军事①改革官制,重用尚书令,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地方设刺史,监察地方官吏,加强集权②实行察举制,大量选拔人才。扩大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巩固专制统治③颁布“推恩令”附益法.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④强化和完善封建法制,打击豪强地主.既可保证封建国家财政收入,又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①出兵匈奴,改变被动局面②进军南越,设南海等九郡西汉的疆域(3)经济①改革币制,铸造五铢钱,克服币制混乱现象,增加财政收入,维护中央集权②平抑物价,征收工商业者的营业税和财产税。增加了汉政府的财政收入③盐铁官营,国家垄断,削弱地方封国的经济实力(4)思想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兴办太学与郡国学校实质:文化专制主义影响:a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b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政治上的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巩固;c束缚了人们思想,给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目的:为封建统治者培养人才,以扩大统治基础教学内容(五经)你如何评价汉武帝?汉武帝在BC114年即位,统治时间长达50多年,到了西汉后期,由于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如重用外戚宦官等,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导致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激化。西汉的兴衰(前202——公元9年)建立恢复和发展强盛衰亡楚汉战争西汉的建立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灭亡的原因和标志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时间:25年人物:刘秀即光武帝,年号建武。国号:汉,史称东汉。定都:洛阳东汉建立光武中兴指导思想:以安抚的方法,“柔道”治天下主要措施政治方面——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结果(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光武帝的这些措施总体上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权及政策的连续性,使得社会安定,经济恢复,户口增加。史称“光武中兴”。刘秀本人是豪强地主,他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夺取政权的。豪强地主是东汉政权的支柱,他们世代享有政治经济特权1.经济上:田庄兴盛,规模宏大。2.政治上:世代为官,逐渐形成门阀,把持中央地方大权。1.不利于国家的租赋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2.成为东汉末年分裂割据的社会基东汉末年分裂割据的社会基础,中央集权减弱础,中央集权减弱。四、东汉地主豪强势力的发展原因原因特权特权影响影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原因:皇权更加集中。•2、“党锢之祸”:一场官僚、士大夫因反对宦官专权而遭禁锢的政治事件。五、黄巾大起义五、黄巾大起义1.有组织、有准备2.有明确的斗争目标:3.有统一行动1.瓦解了东汉政权,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推动了历史的发展;2.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地主官吏和豪强加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为东汉末的军阀混战准备了条件。特点特点影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