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说课稿马寨小学张晶晶说教材:教材简析:《唯一的听众》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拉琴十分刺耳感到沮丧,躲到树林中练习遇到了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下,我重拾信心。后来我知道了这位老妇人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善意的谎言帮助一个自卑的我成才,赞扬了老教授对年轻一代的呵护。文章在叙述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教学中,我将围绕老妇人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老教授的美德。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1)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2)抓住语言神态理解人物形象。(3)学习课文表达方式,进行小练笔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感受“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课前预习能力。基本能在预习中读通课文,独立学习字词,运用已掌握的一些方法自主理解词语,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重点词语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感悟。本课中学生对如何通过朗读理解体会老人说的话,如何从我的行为、心理变化的语句中来感悟老人语言背后美好的心灵,以及我受到的激励与震撼,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由浅入深,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语句质疑理解、适时想象说话,通过语言训练来揣摩老人语言背后的美好心灵,体悟文章内涵。说教法:重点抓住三次对话、三次平静的眼神,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展开思考,从而感受到老教授的良苦用心。说学法: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生为本,因学而教。说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复习导入。1.播放小提琴曲《梁祝》,让生说出听后感受。同学们,小提琴曲是多么美妙动听,可是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2.文中的主人公有谁?这里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二、学习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段。(1)请同学们看课文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用你喜欢的方式对比着读读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引导说话:一开始。。。。。。后来。。。。。。(2)小结:作者由一位音乐白痴到一位充满自信的小提琴手,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你知道她的身份吗?三、重点研读,体会感情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方面的指导,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怎么帮助作者的呢?1.感悟一:老人的语言师:俗话说:言为心声,在小伙子看来,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深深打动着作者沮丧的心。画出描写老教授语言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一边读,一边想,并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出示:(1)“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A|、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B、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读当时的情况,一人读老妇人的话。C、假如你就是那位小伙子,老人说的哪一句话最打动你的心,为什么?D、从这些话中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小结:是啊,多么善解人意的老人,多么用心良苦的老人,不只打动着小伙子还打动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难怪我觉得他的话就像诗一般。E、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感受老人是一般的语言。教师创设情境引读。老人这诗一般的语言汇聚成一个最简单的词,就是老人对我的鼓励。对于一个毫无信心的人来说,一句鼓励的话就是莫大的支持和帮助。F、我们合作读读这段话,一组读当时的情况,一组读老妇人的话。(2)“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A这句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