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第一部分: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题1:]声音的音调、响度分别与其频率、振幅成正比。下图是甲乙丙三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相同量纲下显示的波形。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音调相同B乙、丙响度相同C丙的响度大于甲D乙的音调高于丙[答案]D[解析:]A项正确,对比甲图乙图,可以看出波出现的个数相同,都是3个,说明振动快慢(频率)相同,故甲、乙音调相同。B项正确,对比乙图丙图,可以看出波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都占满了整个框,故乙、丙响度相同。C项正确,对比甲图丙图,可以看出丙振动的幅度大于甲振动的幅度,故丙的响度大于甲。D项错误,对比乙图丙图,可以看出丙的频率高于乙的频率,故丙的音调高于乙。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题2:]下列选项中的现象包含了相同物理原理的是:A搓手取暖:钻木采火B摇扇纳凉:冰镇降温C气球升空:桂花飘D水往低流:唱响全场[答案]A[解析:]A项正确,冬天搓手取暖和钻木采火都是利用摩擦,使得机械能转换为内能。B项错误,夏天摇扇体现的是空气的流动,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冰镇降温体现的是液化原理,因为冰在空气中会液化,而液化需要吸热,吸收人体的热量,让病人降温。C项错误,气球升空体现的是浮力原理,桂花飘香体现的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项错误,水受到地球磁场引力的作用,引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唱响全场体现的是声音通过介质不断传播。故正确答案为A。[题3:]在右侧的简易示意图中,问号处最可能的是:A华山B玉山C恒山D五台山[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地理国情。根据图片,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因此,图片中问号位于我国地形第二阶梯,位于秦岭的东北端,太行山脉的西南端。22A项正确,华山古称“西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接秦岭,北瞰黄渭,且位于太行山脉的西边。因此,符合题干图片位置。B项错误,玉山,通常指玉山主峰,位于中国东部地区台湾省中部,是中国东部最高峰。与题干图片位置不符。C项错误,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北岳恒山位于太行山系的西北端。与题干图片位置不符。D项错误,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同样位于太行山脉的西北端,略南于恒山。因此,与题干图片位置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题4:]下列选项中,最直接体现了生命新陈代谢的是:A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B今春,香肌消几分,履带宽三寸C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D庭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A项错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没有直接体现生命新陈代谢。B项正确,“今春,香肌消几分,履带宽三寸”,出自元代王实甫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意思是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诗句描写的身体消瘦,直接体现了生命新陈代谢。C项错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意思是谁在江畔第一次看到月亮,而江上的月亮又是哪时开始朗照人呢?体现了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满怀感慨和迷惘,没有直接体现生命新陈代谢。D项错误,“庭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意思是庭院中月映地白树栖昏鸦,那寒露悄然无声沾湿桂花,描绘了自然现象,并没有直接体现生命新陈代谢。故正确答案为B。[题5:]历史上,不少豪放派诗人(词人)有婉约佳作,而婉约派也不乏豪放名句,这是一种有趣的“反差”。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种“反差”的是:A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B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C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D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答案]B[解析:]本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