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2、()是光合作用的产物。•3、绿色植物利用(),在()中合成(),并将()能转变为()能,储存在()中,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4、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也是将光能转变成()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全世界的生物呼吸和燃烧消耗氧气平均为10000吨/秒,而我们生活的大气层中氧气只占21%,按照现有的消耗速度只能维持3000年,可是,许多年过去了,而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并没有减少,这是为什么呢?空气中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所占的比例20.96%0.04%79%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学习目标:•1、运用实验方法,尝试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2、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3、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应用大气•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如何维持的?大气氧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作出假设: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科学假设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测,而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判断推理形成的。——小动物离开了氧气就会窒息知识情报:——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常温下呈气体状态,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但能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或卫生香复燃)观察任务1)金鱼藻表面有什么物质产生?2)小矿泉水瓶中的水有什么变化?或集气瓶中水有什么变化?3)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为什么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呢?注意:收集的气体要有一定的量的气体足够时(约半瓶),打开瓶塞竖管上的夹子,迅速将带火星的小木条移近玻璃管口,小木条能够重新燃烧起来,说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1.装置制作:如图2.将金鱼藻放入一集气瓶中,两瓶一起注满清水,塞上瓶塞3.将实验装置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进行光照结果预测:瓶内不放金鱼藻的,不产生气泡;瓶内有金鱼藻的,会不断产生气泡,当瓶内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请你帮忙1.现在很多人喜欢在室内养很多的绿色植物,这样做有什么科学道理?2.家里的养鱼缸怎样能较长时间保持水质的新鲜?3.许多水族箱中都备有电灯和水草,从生物学方面讲水族箱中备有电灯有什么科学道理?尝试设计探究实验计划:“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提示1:另一种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溴代麝香草酚蓝(BTB)是一种指示剂,当有较多二氧化碳存在时,它的溶液呈黄色,很少或没有时溶液呈蓝色。•提示2:可选择的实验材料:栽在小花盆或插在烧杯内的天竺葵枝条、水生植物金鱼藻•提示3:也可探究“绿色植物需要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燃烧的蜡烛、小动物如小白鼠的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尝试设计探究实验计划:“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实施实验验证假设: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举一反三:设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氧气”的探究实验并实施。本世纪初全球森林面积只有8000年前的30%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森林覆盖率乱砍乱伐、过度放牧等使森林绿地急剧减少,吸碳制氧量大幅下降人口、工业、交通工具等迅速增加,耗氧排碳量高速增长人类如果不控制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到2025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升高1,℃全球温度升高1℃—3℃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60厘米—100厘米,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泰国曼谷、中国的上海等30多个特大城市将受到严重影响。以中国为例,到2050年,中国沿海可能有近48个城市,9.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将受到淹没的危险,大约有6700万人口将要背井离乡。温室效应展示方案实验设计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小组成员:淤晓东贺颖周雪倩赵雪森施无双高尚钱学凯杜逸蒙实验目的: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实验原理:收集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通过化学方法检验气体成分。实验设计思路:利用集气瓶、玻管、橡皮塞,设计产生氧气、收集装置,然后通过检验产生的气体来实现实验目的。实验对象:金鱼藻实验材料、装置:两个大集气瓶、橡皮塞2个、木条、火柴、长弯管2根、短直玻管2根、橡皮管2根、铁夹2个实验步骤:的气体足够时(约半瓶),打开瓶塞竖管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