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教案---于露露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0至81页例1、例2。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②、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三角形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难点:认识三角形的高,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能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四、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联系生活法。学法:实验观察,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教具、三角尺。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各种图形,在这些物体也有图形的存在,你们知道它是谁吗?2、导入课题: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二、动手操作,探索三角形的概念和特征: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①、摸一摸三角形图片,同桌之间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征。根据学生汇报并板书:三角形有三个角、三个顶点、三条边。②、动手操作感知,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并在自己所画的三角形中标出边、角及顶点。2、探索三角形的概念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那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吗?②、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的图形是封闭的,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重点说1明围成的含义。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3、小练习: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三角形吗?4、三角形的表示为了表达方便,我们还可以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为三角形ABC(板书)。三、教学三角形的高1、情境引入:在图形王国里,有两个三角形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咱们一起去看一看它们到底在争什么?你们能帮帮它们吗?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做三角形的高。2、自学定义那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1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三角形的高。(1)、什么叫三角形的高?(2)、从()向()作高?(3)、你能找到每个顶点的对边吗?3、教师板演如何作三角形的高。作图注意事项:1、铅笔作图2、尺子作图3、作高用虚线4、垂直符号5、标出垂足总结画法:(屏示动画和画法)一找:找准顶点和底边;二摆:直边对齐底和点;三画:画高务必用虚线;四记:直角符号要牢记。4、动手操作:在自己的三角形上作高。5、了解三角形有三条高:①、教师总结:我们过顶点A画出了这条红色的高,它和这个红色的底互相垂直,我们说它们是一组互相对应的底和高(屏示)。②、在三角形中还能作出其它的高吗?③、提出问题:三角形最多可以作几条高?并说说原因。总结: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可以分别过这三个顶点画出三条高,因此三角形有三组互相对应的底和高。(屏示)6、小练习:下面三角形的高画的正确吗?2┐┐四、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1、提出问题观察教材第81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呢?2、实验解疑:动手拉一拉四边形与三角形的教具,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汇报并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3、释疑:现在同学们知道这些地方使用三角形的原因了吗?4、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示校园外小树的照片,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练习十四,第3题围篱笆练习十四,第2题。四人一组讨论:怎样把摇晃的椅子加固?五、课堂小结谈一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六、作业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留一项的作业: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并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七:板书设计A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