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化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必然会从农业社会逐步转变为工业社会,这就是现代化,它是一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过程。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下,对现代化概念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但是总体来说,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应当包括生产工业化、居民生活城市化以及科技化三项内容。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人类正在逐步迈向现代化,人们不断深入研究现代化,认知也在不断加深。可以说,现代化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社会变革,是社会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一次革命,人类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这种说法已经获得了人们的认可。虞和平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本质上讲,现代化的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过程的理论。而在《中国现代化史》中,陈达凯和许纪霖等学者又提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第三次重大变革,具体是指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我们不能只将技术进步或者是生产方式改革就叫做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文明重塑的过程,是社会各个方面的全面变革。虽然现代化是建立在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的,但是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改变。可以理解为: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其源动力。生产方式从农业转变为工业,自然带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究其根源,是因为所有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都是建立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的,它们直接受到物质生活的影响和决定。1何传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化领域研究专家,他在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对“现代化”的概念做了深入的分析。“现代化”在英文中译作modernization,是英文modernize和modern的派生词。韦氏辞典中对这两个单词的解释为:第一,modern,在1585年出现,是一个形容词,一方面可以形容时尚的、现代的以及新的;另一方面只专指公元1500年左右之后的这段历史阶段。因此,可以相应地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只是从时间上进行限制,适用于各个领域,涉及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将公元1500年左右作为时间的起点,也就是并没有限定截止时间,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第二,Modernize,在英文中作动词用,1748年产生,主要含义是现代的进程,符合当前需要的过程。Modernization一词产生于1770年,由modernize转化而来。这是在modern含义的基础上的又一次深化,包含了新的特点。这两个词汇构成了当前“现代化”的基本含义。我们可以看出,modernize同样具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使现代的意思,另一方面指的是公元1500年之后的人类社会新变化。这就是“现代化”的基本涵义。但是,直到1951年,这个概念才正式引起国内外的学者关注。当时一名美国学者提出在学术研讨会上提出该概念,专指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变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化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密不可分。美国学者丹尼尔·勒纳于1958年在自己的专著中强调,现代化的深层次含义是社会全面变革的过程。在此之后,欧美学者兴起了对现代化理论的研究热潮,逐渐形成了1参见李学智:《关于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若干认识》,《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第6期。目前现代化理论研究格局,并仍然在不断地完善过程当中。这里,我们比较赞成何传启先生对现代化这一概念的解释,即“现代化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的转变。”同时,现代化不是一个目标,是人类从现实社会向理想社会迈进的历史过程,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性的体现。本文笔者更倾向于何传启先生关于现代化的理解,何传启先生将现代化解释为从工业革命开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社会、文明各个方面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此外,我们不可以将现代化理解为一个目标,而应该理解为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是人类社会从当前状况向着更为理想的目标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前沿性。2(二)意识形态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意识形态”概念的是处于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哲学家德斯杜特·德·特拉西。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关于“观念”的学说。观念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认识的起源、界限和认识的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