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供给侧改革学习心得 VIP免费

供给侧改革学习心得 _第1页
1/6
供给侧改革学习心得 _第2页
2/6
供给侧改革学习心得 _第3页
3/6
供给侧改革学习心得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速取决于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的理论,在中国流行已久,此理论在被许多经济学家奉为圭臬的同时,也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高层在会上,习近平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堪称去年最重要指示。首提“供给侧改革”,简单五个字,透露信号重大,它预示着在高层的经济判断和治理思路中,在管需求还是管供给的左右纠结中,已有清晰定论。一、什么是供给侧改革,怎样理解供给侧改革相关概念。“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而推进的改革;“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供给管理”是指政府针对供给侧问题而进行的管理,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属于供给管理的范畴;“供给政策”是指为进行供给管理和推进供给侧改革而制定的配套政策,像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就属于供给政策的范畴。图1供需侧与经济增速关系二、为何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进行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按市场规律办事。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供给与社第1页共6页会总需求的平衡。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完善科学宏观调控,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供给侧,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生产决定消费,实现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本质:经济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供需不匹配”,是理解“供给侧改革”最基本的背景。三、西方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占据了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西方国家普遍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制订政策,对经济进行需求管理,并取得了较大效果,凯恩斯主义盛极一时。但是,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需求,最后导致美国曾在20世纪70年代陷入滞胀,英国也在20世纪70-80年代面临滞胀叠加结构性问题的窘境。于是经济学界纷纷向凯恩斯主义提出挑战,并研究替代的理论和政策。供给学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与西方有所不同的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简单复制供给学派的“供给管理”,而是希望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行,其实质是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在要素领域的延续和聚焦。四、如何认识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和特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着眼长远、从深层次解决造成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过去多年里,每当遇到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就想起了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建议用“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办法,来暂时掩盖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结果是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不回避矛盾,面对问题,并用改革制度的真办法,去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问第2页共6页题。与需求管理政策相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特点:一是强调市场。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强调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强调激发企业和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市场的活力。二是重视效率。需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供给侧改革学习心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