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教具学具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师:同学们,春天到了,你们感受到“春姑娘”的气息吗?你感受到什么呢?瞧,今天,希望小学的师生们要去郊外春游,他们在忙着准备食物。出示课件:水果,饮料,面包,糖果师:这么多的东西怎样分给每个小组?同桌讨论,还可以用小圆片分分看。学情预设:可能会有这样几种分法:(1)我们组分的是橘子。有15个橘子,分给5组,每组分了3个;(2)我们组分的是矿泉水。有10瓶,分给5组,每组分了2瓶;(3)我们组分的是面包。有10个面包,分给5组,每组分了2个;(4)我们组分的是糖果。有30颗糖,分给5组,每组分了6颗。师:这样的分法,你们同意吗?为什么?每个小组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请多名学生复述。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1.分小队旗。(1)师:食物都分配好了,准备出发啦,不过,老师先要把手上的12面小队旗分给小组长,可以平均分给几个组,每组几面旗?(2)出示填空题。①把12面小旗平均分给2个小组,每组()面。②把12面小旗平均分给3个小组,每组()面。③把12面小旗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组()面。④把12面小旗平均分给6个小组,每组()面。(3)分一分。师: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用小圆片代替小旗,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分一分。(4)学生动手。有的小组是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地分等等,还有的是利用乘法口诀,一下就分好了。教师都要给予表扬和肯定。2、看书质疑。3、巩固练习(出示课件)。三、联系生活,运用“平均分”1.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1>我们班有40个同学参加跑步比赛,平均分成5个队,每队8人。<2>我们教室有28张桌子,平均排成4排,每排7张桌子。2.我当设计师、师:班里需选16个同学参加广播操比赛。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先想一想怎么排,然后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探讨。四、总结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不明白的地方吗?2、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平均分东西的事情吗?说一说是怎样分的?《比多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⒊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用具:教具:第6-7页的主题图课件。学具:有关小兔、小猪头像、砖头和木头等学具卡片。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⒈课件出示小猪、小兔盖房的情境图。师:仔细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能和同桌说一说吗?学生互相说,教师注意观察发现语言组织较好的学生,请他说一说图意。⒉师:你能在这幅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会说:有4只兔子、3只小猪、3个苹果、4根木头等等。二、探究比较方法⒈教师选出学生所说的数量:3只小猪、4根木头。要求学生摆出学具。(课件也出示卡片)师:看到摆出的学具,小朋友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小猪少,木头多。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同桌互说,再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①数一数,小猪3只,木头4根,所以木头多。②把木头分给每只小猪,还多了一根木头。教师要求有第②种想法的学生在投影仪上用学具摆一摆是怎样分的。学生可能会出现:①把木头放在每只小猪旁边。②也可能把木头对齐小猪放在下面。教师对以上方法进行表扬,用课件演示强调第②种方法。(课件闪烁多余的1根木头)师小结: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多了1根木头,我们就可以说木头——(生:木头多),也可以说小猪——(生:小猪少)。⒉完成练习一T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样比的。⒊教师演示课件:(小猪、木头图中多余的木头消失)师: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小猪和木头谁多谁少?生:小猪和木头一样多。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可能会说:1只小猪扛1根木头,木头没有多,刚刚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