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地理综合题解法指导一、审题审题是应试第一关。“审”就是阅读、琢磨、推敲。审题的目的是理解题意、明确问题。实质就是领会或揣摸命题人的意图。其能力要求是获取有效信息。审题要领:圈点关键词语、重视隐性信息、确定问题指向。(一)审题型。审清题目是叙述性问答题,还是分析性问答题;是简答题,还是论述题。注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之间的区别,避免出现错答。例:(1)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南北差别大?(2)为什么说我国东部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南北差别大?一般地说,凡是“是什么”的试题,只要求依据试题的条件正确回答结论即可。凡是“为什么说”的分析性问答题,不仅要求正确回答结论,而且要回答结论的成因,这一类问答题应围绕题目尽可能多答,以达到分析透彻、全面的效果。综合题答题的基本要求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二)审关键词。一是条件词,二是中心词,三是某些关键的修饰词。例1:该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有过之而无不及。试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三)审时间。审题时应注意正确理解材料的时代背景。1例2:下图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9分)(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8分)(四)审空间。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区域性。历年高考试题中,有关区域定位的内容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大。只有准确确定其空间位置才能有效地回答有关问题。确定区域位置的方法有:根据经纬网(0°经线伦敦、90°E经线乌鲁木齐120°E经线北京东侧、75°W经线纽约、120°W经线旧金山,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等纬线);根据地理事物的轮廓,如海陆轮廓,包括半岛、岛屿、海湾、内海、海峡等;国家轮廓;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的走向和分布状况;点状事物,如城市、山峰、矿产资源的分布等。此外,湖泊的轮廓、地形区的分布、地表的高低起伏、等高线的分布等都可以作为确定区域位置的重要依据对中国地理中以我国领土的四端点及右图来进行定位。(五)审图名、图例。现在的高考试题基本上形成了“无图不成题”的命题模式。读图时应注意:①先读图名。读图分析时,首先要读图名,图名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要内容。这样有利于我们把握考题的知识范围,在有限的范围内思考问题,能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如读“中国一月份气温等值线分布图”,其表明了图示区域是中国,主要内容是“一月气温分布”。②细辨图例。只有阅读图例才能把握图中所包含的内容,提高图表分析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图中所给的图例既有常规习惯性图例,此种图例靠平时的记忆来掌握,也可能是设定的新图例,要因题而异。如▲■◎常用来表示铁矿、煤矿和城市。若有特殊的图例,要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确定。阅读图例相当重要。我们可以根据国界和海岸线图例不同的特点,可以得到该国是内陆国、临海国和岛国,判断其海陆位置。在中国地图中根据省界、国界、海岸线图例不同的特点,确定该省是沿海省份、沿边省份还是内陆省份,根据首都、省级行政中心和其他城市图例不同的特点把它们区分开来。例3: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