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教师成长与校园文化建设摘要:近几年由于城市的发展、农村机械化的推广、私立学校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优秀的当打教师考入了城市和进入了私立学校,而留下来的教师要么是快要退休的,要么就是刚从学校考入分配到农村没有经验的年青教师,于是农村学校并成为了新教师培养及成长的实验田了。如何培养好这些年青的教师呢?学校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应如何面对和调整自己的校园文化呢?关键词:教师流动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是传播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校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完成者,是辛勤的园丁,用用知识浇灌着祖国的花朵,用自己的行为是影响着祖国的未来,也应该是为祖国未来的栋梁的修剪师。而近几年由于城市的发展、农村机械化的推广、私立学校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优秀的当打教师考入了城市和进入了私立学校,而留下来的教师要么是快要退休的,要么就是刚从学校考入分配到农村没有经验的年青教师,于是农村学校并成为了新教师培养及成长的实验田了。如何培养好这些年青的教师呢?学校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应如何面对和调整自己的校园文化呢?一、“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保障;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结构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学校教育价值观。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善的校园设施物质文化建设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下面我就在物质文化保障的前题下,从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对新情势下学校如何对教师培养做一些分析。二、如何面对新的情况进行校园建设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说法。崇高而美好的师德,是干好本职工作的保证。学校通过经常性的师德师风教育,让教师自觉做到认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一心扑在教学上,刻苦钻研,精心培育,无怨无悔。加强师德建设,要用“一学”“二树”“三总结”“四改变”的方式进行。“一学”即定时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政策法规,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等,将师德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中。“二树”即有意识地培养典型,为大家提供学习的榜样。“三总结”就是总结师德工作经验,对教职工的任职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四改变”即通过学习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改进教风,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2、重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学校全力支持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努力做到请进来,走出去,让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尽量为教师提供方便。从师德、师风、专业素养、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健康成长的氛围,为教师的成长不断创造条件,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鼓励教师积极订阅报刊杂志,主动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增强自身素质。通过培训,让教师理解“参加培训是最好的福利”。3、加大科研力度,抓好课改培训,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努力引导教师具有多角度、多层面、辩证思维的工作方法,完善考查专任教师的课改理论掌握情况的方法;搭建平台,让教师在课程改革和教学工作中,激发“自我发展”的愿望,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