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例前言: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的助力作用已扎根在脑海。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我在闲暇之余不断的思考。下面将自己的一篇习作与体会拿来与各位共勉并恳请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对地理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巨大的的影响。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进入学校、介入教学活动后,其固有的超文本阅读、信息量丰富、交互性性强、反响迅速、储存量大,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的多种媒体刺激的技术特点,极大的丰富了语文课的教学活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探索语文知识和交流合作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平台,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发挥、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教与学习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的现实意义。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更能突出新课标下的语文基本理念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重要的是“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要充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区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通过无数的网络资源,最好的创设“情境”通过网络能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最好地提供“协作”和“会话”,最终更好的实现“意义的构建”,实现完全开放的语文教学模式。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创造的机会,是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就要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采用网络平台教学方式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极大的开阔地理教师的视野,从而更好的激发出创造性思维的智慧火花。三、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教学流程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包括上网收集、分析、利用信息和讨论合作、发表观点、学以致用等,教师以辅导评价、指正释疑、总结归纳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收集概括信息分析利用信息学生活动讨论合作网络学习资源发表观点学以致用老师指导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设计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应该由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引导学生用读、品、悟、入、辩等方式与文本进行交流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壮观。教学过程一、赏乐激趣,情境导入1.听歌曲《走出喜马拉雅》,谈话引题:同学们,听了这首动听的歌曲,你眼前浮现出了哪些美丽的画面?(美丽的雪域高原,圣洁的哈达,雅鲁藏布江欢快地流淌……)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下,在美丽的雅鲁藏布江上还有一处神奇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2.播放多媒体课件: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风光(片段),边放录像边激情地诉说:看,郁郁葱葱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多么神奇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魅力吧!(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了这美丽的风光,听了这动听的歌曲,你觉得雅鲁藏布大峡谷怎么样呢?二、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段):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第二部分(2段):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状。第三部分(3、4段):描绘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