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评课意见听张老师上《太阳》一课,真使人有清风扑面,耳目一新之感。窃以为这种“新”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张老师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有机结合,教师充分尊重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又发挥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教学主线明确,内容集中,重点突出,整体性强。教学中张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后,教师提出了两个贯穿全文内容的综合性问题,即:课文的哪几段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哪几段写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从反馈的效果看,学生已掌握了太阳有远、大、热三个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在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二、张老师注重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比较扎实地落实了字、词的教学,还发展了听说读写能力,语言实践到位,语言实践性(包括口语、书面语)是语文课的专责、本位,叶圣陶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历练之”。科学性说明文的教学很容易滑入歧道:只重知识点,“种了别人的田”没必要。在这点上,王老师却抓住了说明文的特点,从字词的教学到概括太阳的特点、说明方法,以及最后一个运用列数字方法,把句子写具体,培养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件的使用上,运用太阳图片,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太阳的大、热、远这些特点,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文中表述的较概括,学生不易理解,这时多媒体的运用,使文字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当然,再好的的课也难免会有瑕疵,下面我就这节课谈一谈两个值得商榷的问题:1、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可否能再充分些,我们如果要把教学落实到实处,作为老师,我们是否要学会等候,让学生能在充足的时间潜心阅读文本。2、可否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说明方法进行板书,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