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恩来精神心得体会学恩来精神,做优秀青年高一三朱显雨说起周恩来同志,我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他的微笑。他的微笑给人以亲切的感觉,但面对敌人的时候,他的笑又总是那么的坚强,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周恩来同志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同时他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之一,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纵使有如此多的显赫的身份,他也从不骄傲,不自夸,一心一意为着党和国家默默的付出。周恩来身上有好多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恩来精神。下面是我总结的几个部分:第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娇生惯养的,向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了历史,能有多少人能够乐于助人,又有多少人想过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孩子。不要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乐于助人基本上都要绝迹了,就连平时在小小的宿舍里搞卫生,都是推三阻四的。俗语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么小的事情都做不好,或者说不愿做,那么当我们谈到学校,谈到国家甚至于谈到世界是,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的站出来,顶起肩上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学,要向周恩来同志学习。或许我们学不来他的雄材伟略,但是模仿总是会的吧。周恩来的名字,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生动象征。第二,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他不像有的人那样一有权力就搞特殊化,他长期担任政府总理和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对自己和家属、亲友一直要求很严,从不让别人照顾。他长期过着极为艰苦朴素的生活,一件衣服、一双皮鞋,一穿就是几十年,补了又补,直到不能再穿。在出第1页共4页国访问期间,他还穿着那些补了又补的内衣内裤。为了不被外国人发现而影响中国人的形象,他每天都把这些补了又补的衣服装在一个被外国记者视为神秘的钢纸箱里,让卫士偷偷地在晚上送到大使馆去洗。他对家属、亲友的严格要求,在那“十条家规”中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十条家规”是: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十条家规”,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属、亲友的生动写照,带动很多领导干部树立起了清正廉洁的家风。他还多次作严格的自我批评,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府领导人中作自我批评最多的一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坚持自我批评最好的一位。陈毅在三年困难时期就对文艺界的人士说过: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正像陈毅说的那样,周恩来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典范。第三,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他不像有的人那样,一当了领导,就只依靠别人的汇报进行工作,或凭自己的主观愿望作决策,而是反复强调要“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求实效”。不管做什么工作,他都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情况,根据实际制定方针、政策,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措施。例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他针对当时那种普遍存在的急躁冒进倾向,提出“在反对保守主义的时候,必须同时反对急躁冒进倾向”,并和李富春、李先念等一起,第2页共4页把1956年的基本建设投资由170多亿元压到140亿元,在中共八大上又形成了积极稳妥的经济建设方针。结果后来被认定为“右倾保守”,一再受到批判。在“大跃进”期间,他感到那些高指标难以执行,甚至提出辞去总理职务。在60年代初,他为了摸清当时涉及全体农民生活的公共食堂的情况,在极为紧张繁忙的工作中还抽空到XX省邯郸地区农村进行实地调查,亲自掌握第一手材料,这对于取消农民普遍反对的公共食堂,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文化大革命”的疯狂岁月,他也努力采取措施,发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