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计算——看“特点”(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求D点的夜长。因D点所在的夜弧(即CD弧线)跨经度120°,故D点夜长为8小时。(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60°40°20°0°20°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