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教育的责任》心得体会《剥开教育的责任》之读后感——陆娇当整个校园弥漫着鲜花的芬芳时,教师节—这个特定的节日又悄悄的如期而至,而来自学校的一本赠书—《剥开教育的责任》也同时给我喜悦的心增添了一丝宁静。作者祁智讲述的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案例深深吸引了我,看似简单的故事在我们的学校和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作者却用善于观察的眼睛记录了它们。其中一个故事“孩子的事不要包办”让我记忆犹新,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小唯和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本来在孩子眼中能够处理好的事情却因为爸爸的干预而让小唯身处尴尬之境。不能小看孩子的能力,家长应该充分的给孩子机会让他们自己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也是这个故事折射出的道理。生活中处处存在教育契机,就幼儿园来说,幼儿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很多幼儿来园时都会手足无措,这是,有的家长会采取鼓励式的做法:“宝宝,自己去找张小椅子坐,和其他宝宝做好朋友吧。”孩子在家长的多次鼓励下终于迈出了第一步,久而久之就会迅速的和其他孩子相处融洽,这也是我们期待看到的结果。实际上,有些事情是可以不用亲力亲为的,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然而却有少数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当见到孩子胆怯时通常就会采取包办式的做法:“来,宝宝,奶奶帮你选椅子,你坐这”。甚至连玩具都会帮忙选好,于是孩子就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孤单的游戏,变得越来越不合群,越来越没有主见。其实这样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可能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但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谁不承认他(她)的辛劳付出呢。但是这种在家长自己看来负责任的行为,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个带着崇高“责任”高帽的口号,不但经常出现我们的视野里,也经常回响在我们的耳膜里。到底怎么做才算是对是对孩子的成长负责。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刻反第1页共2页省的问题。做真教育需要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才可能在对孩子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让自己也感觉到幸福。这是家长更是老师必须直视的问题。教育无止境,教育的责任重大,教育故事在我们身边不断演绎,我们也应肩负重责,不断前进。正如该书书底的一句话:“我们的发问,源于我们的自省,源于我们的责任、良知”。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