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医患角色和医患沟通技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心理卫生中心蒙华庆主要学习内容1、第一篇医患关系-医患角色-医疗行为2、第二篇医患沟通的语言和非语言技巧医患关系-医患角色-医疗行为主要学习内容一、医患关系1、医患关系的定义2、医患关系的特征3、医患关系的模式二、医患角色和医疗行为1、患者的角色特征2、医护人员的角色特征3、医患关系的确立医患关系—定义•医患关系(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交往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医护人员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摆脱病痛,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过程。医患关系—特征•1.医患关系以医疗活动为中心,以维护病人健康为目的医患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以治疗疾病、维护健康为目的的医疗活动是医患交往的核心内容。•2.医患关系是一种帮助性的人际关系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处于帮助者的地位,患者因其健康问题,处于被帮助者的地位。•3.医患关系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人际关系一切医疗过程和医患交往过程都要作用于患者,并以解决患者健康问题为目的,因此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应主要以其对患者的作用和影响为标准。医患关系的模式-1•1.主动-被动型(activepassivemode)•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单向性的、以生物医学模式及疾病的医疗为主导思想的医患关系模式。其特征为医生在医患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医生的权威不会被病人所怀疑,病人一般也不会提出任何异议。•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昏迷、休克、全麻、有严重创伤及重型精神病病人的医疗过程。此类病人一般部分或完全地失去了正常的思维能力,需要医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以及对病人的关心与同情。医患关系的模式-2•2.指导-合作型(guidance-cooperationmode)这是一种微弱单向、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及疾病治疗为指导思想的医患关系,其特征是"医生教会病人做什么",医生在医患关系中仍占主导地位。但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都是主动的,尽管病人的主动是以执行医生的意志为基础,医生的权威在医患关系中仍然起主要作用,但病人可以向医生提供有关自己疾病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对医生及治疗提出意见。医患关系的模式-3•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急性病病人的医疗过程。因为此类病人神志清楚,但病情重、病程短,对疾病的治疗及职业了解少,需要依靠医生的指导以更好地配合治疗。此模式的医患关系需要医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医患沟通及健康教育技巧,使病人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早日康复。医患关系的模式-4•3.共同参与型(mutualparticipationmode)这是一种双向性的、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健康为中心的医患关系模式。其特征为"医生帮助病人自我恢复",医患双方的关系建立在平等地位上。在这种模式中医患双方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协商,对医务目标、方法及结果都较为满意。医患关系的模式-5•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慢性疾病的医疗过程中。病人不仅清醒,而且对疾病的治疗比较了解。此类疾病的治疗过程常会涉及帮助病人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医生要以病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尊重病人的自主权,给予病人充分的选择权,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在功能受限的情况下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医患角色和医疗行为患者的角色特征-1•1951年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ParsonsT)提出了病人的四种角色特征。•1.免除或部分免除社会职责免除职责的程度根据病人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例如,急危重症病人可在较大程度上免除父亲、工人、丈夫等角色职责。患者的角色特征-22.不必对疾病负责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不是病人所愿意的,同时患病后病人不能靠主观意愿治愈,而只能处于一种需要得到帮助的状态。3.寻求帮助寻求医疗、护理帮助和情感支持。患者的角色特征-3•4.恢复健康的义务病人自身也需要为健康而努力。例如,配合医疗、护理工作,适宣的锻炼,以加速康复。•作为社会角色一种特殊类型的病人角色,也具有一定的社会规范性。病人脱离了他们平时生活和工作中不同社会角色的责任和义务,改变了他们以往的社会行为。对于这种解脱社会义务的状况,病人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