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宇宙与人》观后感《宇宙与人》观后感15篇看完某一作品后,信任大家的收获确定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宇宙与人》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宇宙与人》观后感1在家里观看了《宇宙与人》科教片,我看到了宇宙之浩渺,从地第1页共41页球系、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在里面孕育着太多的未知而人类也不断为之而探究着。对于有生命的星球,到目前为止,探讨发觉只有地球是拥有生命的,在如此浩渺之宇宙中,人类是孤寂的。从整个生命的起源过程来看,也是历经了几十亿年的历程,从恐龙时代,到现在的人类统治时代,世界起先出现文明,人类懂得了思索,这一切注定人类是出现的最宏大的生物。这好像已经出乎了物质所能接受的范畴,或者说物质不再是单纯的物质,物质的含义更加丰富了起来。人类是宏大的,我们应当承认这一点,但是我们必需谨慎的运用第2页共41页人类的才智,人类创建了文明,但是人类也是可以毁灭文明的,姑且不说人类文明是否会为更高的文明所代替。人类将探究文明的进程延长到了外太空,但是带去的还有大量的太空垃圾。人类面对宇宙的赠与,或许少了些许的感恩之心,反而是无止尽的竭去。物种的加速消逝、生态链不断遭到破坏、钢筋混凝土的文明背后,地球承载了太多的损害。虽然人类拥有才智,拥有思维,但这也无法变更人类不过是浩大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一事实。茫茫宇宙中,人类是渺小的,滥用宇宙给予人类的才智去破坏生态,最终将遭到我们所在的宇宙无情的报第3页共41页复!我们可以相识规律,但也必需敬重规律。这样人类文明才会最终得以持续。《宇宙与人》观后感2周日的下午,窗外是一个雾霾天,坐在宿舍看完这部《宇宙与人》,渺小和宏大这两种感受尽然同时涌上心头。宇宙,这个概念实在是太大,现在人类也只是对宇宙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已。站在宇宙的角度上来看,地球文明,甚至连太阳系都不值一提,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更不用说了。但是不知是宇宙对人类的偏爱第4页共41页还是其他什么缘由,种种对人类有利条件一个个相继产生了。在银河系中我们的太阳远离超新星,在太阳系中我们的地球距离太阳也是处于适中位置,自身的热核和旋转阻隔了太阳风对地球表面生命的杀戮再加上地球上水资源丰富,生命在海洋中艰难生存了下来,在4亿年前的某一天,一个海洋生物踏上了陆地,从今生命起先了更高层次的进化,人最终这个最宏大的物种最终出现了。生命是渺小的,但尽然也是如此宏大。作为一个科幻迷和刘慈欣的忠实读者,宇宙和人总是显得那么不行分割。假如宇宙没有人类,那该会是多么单调而乏味(不过不解除第5页共41页我们会作为另一个智能物种存在),而人类在不断的发展中也在宇宙中创建着奇妙。登月,空间站等等这些创举就是发生在一百年之内,而太阳留给人类的时间足足有40亿年,我想人类确定能走出太阳系,走出银河系,说不定还真能见到“三体人”,当然这些我是见不到了很是缺憾。值得一提的是,看到影片结尾一个人沿着时空隧道奔跑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其实我早在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就看过这部电影,难怪影片中中国还在探讨核电站,冥王星还没踢出太阳系大行星之列。至于影片中提到的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迷,前几日正好在economist上面第6页共41页看到一篇文章《Kingdomcome》,上面提到中国正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或许很快历史中的这一空白将被填补。《宇宙与人》观后感3今日在同学的举荐下看了一部中国科普电影《宇宙与人》,很老的电影。许多同学说初中的时候看过。但是“老”不重要。没看过。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再说了,“老”电影还有她的“关注”,堪称“经典”~~总之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不过比起150亿年的宇宙时间跨度,也算不上“晚”,呵呵~太强了~~希望我们人类能够摆脱国与国划界的狭隘观念,为宇宙第7页共41页生命的持续和发展做出贡献!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不仅是“中国人”,还有“美国人”和“英国人”。我们都被称为“人类”!不要辜负我们太阳系乃至宇宙的爱,不要奢侈这个“天造地设”的生命摇篮,不要让环境污染弄脏我们“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