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卡门》教学目标:1、进一步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情感目标)2、感受、体验《卡门序曲》各部分的音乐情绪,并初步认识某些歌剧序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并能运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表现音乐。(能力目标)3、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序曲的特点,初步了解比捷的生平及贡献。(知识目标)教学重、难点:聆听《卡门序曲》教具准备:自制课件(ppt)、磁带、教学光盘教学理念: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教师应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用水果排位、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获得情感体验,并给予激励,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本案例中,教师通过范唱主题音乐,出示水果,让学生在聆听音乐时用它们给所代表的主题进行排序,于是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个个都参与到了探索音乐的过程中,将枯燥单调的图示形象化,不但充满乐趣,更培养了实践能力,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组织:1、复习歌曲《猎人合唱》(学生有感情地演唱。)2、导入:①从巡问学生平时喜欢听什么音乐入手。(学生回答各异,有说通俗的,也有说民族的……)②教师播放《卡门序曲》中C的音乐“斗牛士之歌”,导入作品。(学生聆听后初听感受)复习歌曲,与前面内容进行衔接。导入新课二、新课:1、简介《卡门序曲》有关内容:(教参P57)①比捷②《卡门序曲》③剧情④序曲2、熟悉《卡门序曲》主题教师范唱课本中三段主题音乐旋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通过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简单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下一步的聆听体验,为聆听作品做准备。喜好跟教师轻声哼唱。教师出示水果(三个苹果、一个香蕉、一个桔子),告之学生它们分别代表刚才所唱的三段主题音乐,等等聆听音乐时,在心中给它们排排位,也可在书中做好记录。并且当听到相同音乐主题再现时,请举手示意。3、初次聆听《卡门序曲》学生对作品做出相应的反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卡门序曲》的结构图示表现出来,感受各部分的音乐情绪的不同。4、学生交流5、教师补充:多媒体出示结构图式:ABACA主部插部1主部插部2主部回旋曲式6、分段欣赏与分析:进行分段的欣赏,加深印象:①A段音乐——用多媒体展示出A段曲谱,播放音乐(教学光盘)师:此段音乐的节奏是松散的还是密集的?生:比较密集的。师:在密集的节奏上加上旋风般的旋律使音乐情绪变得怎样?(有的同学回答热烈而喧闹,有的回答有庆典气势,有的回答具有节日味道……)师:播放A段音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师用“嘣”字哼唱低声部,并把速度、力度用进去。师:音乐中的热闹场面除了力度、速度以外,还有一种乐器起了很大的作用。(教师做一个手势以示意)生:打击乐器——钹师:打击乐器钹的加入使音乐变得更加热烈而火爆。②B段音乐——用多媒体展示出B段曲谱,播放音乐(教学光盘)师:在热烈而喧闹的音乐之后,音乐进入B段即插部1师:B段力度、速度是怎样的?音乐色彩是柔和的还是明亮的?情绪呢?(教师边哼唱旋律一边作肢体语言表现出音乐的情绪。)经教师的提示,学生基本能说出是欢快的、跳跃的、活泼的。师: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谁能用律动来展示一下?(教师做律动提示)挑出几位学生上台即兴表演,其余的哼唱旋律和拍节奏。(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通过范唱与跟唱音乐主题,为聆听完整的乐曲打基础通过出示水果,集中学生聆听时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及时提出聆听要求,为更进一步体验作品的情绪打下基础。用水果来排序的方式,将枯燥单调的图示形象化,学生更易接受,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也易让学生留下印象。可借结构图式的出示,向学生提及回旋曲式,增长知识。因为A段的主题在全序曲中多次重复再现,是音乐的主部,是重要的段落,因此在分段欣赏时,将其做为一个重要部分欣赏是有必要的。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