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沙湾第四小学刘翠花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教师要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望,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借助分月饼,怎么让每人吃到的一样多。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三、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第1页共3页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转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四、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创新实践作业,架设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为了架设起生活与数学间的这座桥梁,教师讨论研究给学生布置有效的实践作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制作2014年的年历》、《公园里所想到的数学问题》、《你家一年可节约多少吨水》。2、综合运用作业。例如设计《数学手抄小报》,制作《一日作息时间表》。3、社会实践小调查。如《银行利率调查》、《我是小小采购员》、《白色污染的调查》等社会活动。4、数学日记。让学生把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学习的体会、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发现等写成日记的形式。作业的多样化,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有效,还培养了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第2页共3页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