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南京行心得体会5篇文秘网是专业的范文写作网站,每日更新大量热点文章。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写作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4000121855或者写作电话:400-012-1855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服务【篇一】伴着津城蔚蓝的天空,在党总支马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三十余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开始了缅怀革命先烈的南京红色之旅。一进入南京,映入眼帘的便是郁郁葱葱的树林,为这座六朝古都增添了一股庄严而又静谧的气质。按照日程安排,我们首先来到了久负盛名的总统府。刚一下车,就看到雄伟的大门上刻着“总统府”三个大字,让人们顿生敬畏之情。总统府是民国政府办公旧址,明初为归德侯陈理所居住,永乐二年朱棣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将侯府扩建为汉王府,府内“煦园”的名称沿用至今,清代为两江总督衙署,太平天国时期改作天王洪秀全的天朝宫殿,太平天国失败后又作两江总督署。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蒋介石的民国政府于1xx8年将原两江总督署的辕门改为欧式门楼,上书“总统府”。一步一步走在总统府内,这里曾经是许多伟人的办公之处,而如今我们能在这里参观,真是一件想想就让人兴奋和激动的事情。沿着中轴线,在导游李老师的带领下,大家陆续参观了大堂、中堂、子超楼、煦园、行政院办公厅、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孙中山起居室、总统府会客室、政务局大楼、“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展等地方,让大家对民国时期以及太平天国的了解又进一步加深了。参观结束了,却给大家留下很多感触,总统府曾经那么真切的见证了中国整整两个世纪的兴衰和荣辱,曾经的总督衙门、太平天国天王府、民国政府行政中心……曾经的一切像涛涛江水一样汇入到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们明白—第1页共14页只有得人心才能得天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更应该学习先贤的精神,一心为公、一心为民,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一份力量。伴着些许阴沉的天气,我们来到了红色之旅的第二站---安葬孙中山先生的中山陵。我们坐车一路前行,忽见一座拱门出现在眼前,以青色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拱门后是一座碑亭,碑石上刻着由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谭延闿手书的“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缓缓穿过碑亭,眼前出现了更高大的石阶,共有392级,爬上石阶的顶处就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陵。祭堂是仿宫殿式建筑,门额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个字。堂中有中山先生的大理石坐像,中山先生端坐在椅子上,两眼目视前方,双手按着摊开的纸卷,似乎在思考着他未竟的事业。站在祭堂前的平台上,整个紫金山麓尽收眼底,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山先生的凌云壮志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气魄。中山先生一生都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牺牲自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生“博爱”和“天下大公”的思想,时至今日依然使人民受用不尽。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党员,更应该遵循着中山先生的遗愿,为人民、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在我们即将离开中山陵之际,天气逐渐转晴,巍峨的中山陵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愈发的庄严肃穆。南京是著名的“四大火炉”城市之一,午后炙热的阳光也抵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带着沉重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进馆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约有七八米高的雕塑,那是代表着和平的雕塑,雕塑的上端是一位妇女,她一手抱着小孩,一手放飞和平鸽,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对和平的期盼,整个雕塑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显得格外灿烂、神圣。走过站满和平鸽的草坪,我们走进史料陈列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充满血腥的画面,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一幕幕令人发怵的场景。在一幅油画前我们停住脚步,这幅具第2页共14页有特殊寓意的油画真是叫人过目难忘:油画左边有两个日本军官,一个趾高气扬的站着,一个正擦拭着鲜血淋淋的军刀,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中间是堆积如山...